以前,我不知道,爷爷奶奶和人的相处之道。
尤其是和儿女们之间,有个专门的词来描写,叫很强的“边界感”、“分寸感”。
看了前几天连岳的一篇文,《人像花一样,有不同的香味》,才知道我家爷爷奶奶就是这样的长辈。
连岳回复读者:
“人像花一样,有不同的香味。
有的热烈,有的淡雅。
都没有错,热烈的爱自己的热烈。
淡雅的爱自己的淡雅,就是和而不同的美好花园。
热烈的觉得自己才对,或者觉得自己不对。
要么想纠正淡雅,要么想变成淡雅,那一定焦虑起来。
反之亦然。
焦虑往往不是起源于缺什么,做错了什么,而是不知道拥有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你是淡雅的。
这气质反而是中国人追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是最淡之物,一点味道也没有。
水不会让人上瘾,但人离不开水。
水比酒重要得多,但水要冒充酒,怎能不令人焦虑?
你的淡雅,很可能遗传自妈妈。
你看,她的“边界感”这么强,连孩子的“便宜”也不愿意占。
她没什么错的,估计不少人还会羡慕,你有这样的妈妈。
你和妈妈的情感交流,要顺着她的个性,强迫妈妈改变成自己喜欢的妈妈类型。
那是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发作,是不敬。
这样只会让妈妈不适、焦虑、害怕,就像你逼水变成酒。
你能敏感捕捉到妈妈的需求与喜好,给她买东西,她要给钱,你就收下,顺着她。
这不是买卖,这是你们特有的情感交流。
况且,你的关心,你的爱,妈妈并没有折算成钱。
她只是付了物的钱,她接受了你的关心和爱,又享受到经济独立的乐趣,你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你的幸福,有自己的独有香味。”
奶奶这次和我说,她是第一次去小姑在街上的房子楼上,也是第一次在小姑家住宿。
说实话,我听到蛮惊讶的,房子起码买了有十多年。
奶奶竟然从来没去参观过楼上。
自己女孩儿的房子,又不是别人家的。
我知道,爷爷奶奶几乎不去别人家串门。
也经常教导我,没什么事,不要去别人的住房等私人空间。
但我理解的是“别人”,不包括自己的孩子啊。
他们难得去一次孩子家,却经常不在孩子家里吃饭。
即使被强行留住了,在孩子们家吃饭。
回到了自己家,还需要煮一餐,平时不吃的“夜饭”。
后来,我知道了,他们经常说的“客走主人安”,就是他们的处事信条,他们做到了“知行合一”。
也许他们从来没看过纪伯伦,《你的孩子》这首诗。
但他们的言行完全做到了。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 与你相守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孩子 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
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你无从闯入 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
昨天已经过去
生命向前奔涌
无法回头 不能阻碍
你是生命之弓
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
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
送往无际的未来
爱---------是孩子的飞翔
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