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东京大学丸川知雄教授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逐渐形成了典型的“中心-外围”关系,中国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质优价廉的工业品,又把他们锁定在初级产品出口的国际分工之中。”
老实说,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对世界贸易这块新闻稍微有些记忆的朋友可能都会记得,几年前,被“锁定在初级产品出口的国际分工之中”一般是用来形容中国的。
比如著名的“8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架波音飞机”这个段子,说的就是当年咱们靠出口低级轻工业制品赚辛苦钱,再去买高科技产品的惨状。
没想到,真的风水轮流转了。
但这个状况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好事情。
《金融时报》这篇文章还讨论了日本在面对类似情况下的做法。他们并非是将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单纯当成原材料来源和产品倾销地对待,而是主动对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带动当地部分产业的发展。
这对他们有好处吗?当然有,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出身不咋地,也没怎么上过学,那他心里想要的东西会是什么?无非吃饱穿暖,有间房子,最好再娶个媳妇儿。
但换成另外一个人,见过世面,有知识,那他的想法可就多了。要读书,要旅游,要在有逼格的地方喝咖啡,穿衣服特挑牌子,汽车也不能是便宜货,不然美女不搭理。
你说后面这个人,他花钱的地方是不是就多了很多?
没错,这就叫“消费升级”。
换成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也是一样的。一个还没脱贫的国家,要进口的东西无非能吃的农产品,够用的日用化工品,完事了。
你卖给他们电脑、5G、高铁?对不起啊哥,咱们这儿还没实现全国通电呢。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认为,咱们自己国家还有很多穷人呢,干嘛非要给国外投钱呢?
道理很简单,虽然我们国内市场很大,但终究是有限的。
要把我们自己的高端产品更多地卖出去赚大钱,前提是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这个市场,不是那些靠出口石油过日子的国家能提供的,一定得是那些有工业基础的,见过世面的地方才会想要这些好东西。
所以说到这里,你应该能看懂中国为什么要搞对外投资,搞“一带一路”了。
咱们自己产业升级,再带着大家伙一起奔小康。这才是好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