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道德经里面有句话大概是:“人身的一切配置都是为了感受生命,领悟规律,最终走向高维,找到力量。”
在西瓜上讲出自己的作品,使我得以再次倾听文章的节奏和质量,当我听到自己写的文字时,我仿佛置身于事外,对每个句子,每个段落的感受,都有了新的理解。可以说这种绘声绘色的朗读,对修改故事很有帮助。
毕飞宇说,他每次都修稿作品至快要呕吐的地步。我也如法炮制。我是通过朗读来修改的。
我三十多岁时在纽约学英语。那时,我时常感到自己的人生很平淡,看不到精彩和高光,这使我沮丧,身边同学的经历似乎都比我有趣得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意识到,人生是否精彩,其实是由自己决定的。生命很短,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去尝试那些想做而没有做过的事情。
我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作家,但我可以去扩大生活的半径,认识各种人,我可以离开旧的环境,到更远的地方去,去过自己喜欢的人生。我不怕挫折,但厌倦一成不变。
大胆的尝试后我有了更多的自信——我喜欢挑战自己,那些看起来充满风险,甚至危险的地方,我却活得如鱼得水。
我能很快适应一个新环境,我和美国女人交朋友很轻松,她们都是简单性思维,一切都写在脸上,我观察她们,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产生,我头脑中陈旧的东西正在打破,我变得越来越心胸宽广。我有时会为自己的复杂感到不好意思,但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也渐渐变得轻松而简单了。
有人说,先去挣钱,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但是,活了半辈子的我却觉得首先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其次才是怎么挣钱,因为,有些爱好,错过了年龄就很难达到一个高度了。
比如五十岁以后开始学一件乐器,你可能会拉出一些曲子,但是,很难达到专业的水平,有的爱好必须从童年时代开始。当然,最幸福的事,就是你热爱的事情刚好可以挣钱,你乐此不疲,收入颇丰。比如:郭敬明,韩寒。
给年轻的友友一个建议:离开故土,离开你熟悉的日常,离开你舒适的社交圈,尽可能走得更远些。花时间跟与你不同的人在一起。学着去观察、思考和描述他们,而不仅仅只是写自己。别畏惧挑战。有时最令人生畏的生活,反而带给你最丰厚的回报。
今年又是挑战和考验的一年,不断反复的疫情,使我感觉到一种清晰的疼痛,带着敏锐的触感,我把每一次疼痛都变成文字,记录下这段日子。
傍晚又下雨了,空气中飘散着清凉的味道,老天爷好像有点不耐烦,猫一天狗一天的,忽而冬天,忽而夏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