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那个小男孩,就称他叫小峰吧,他是木偶班的孩子。每次下课木偶跟我诉说班里发生的事情时,都会点到“那个小峰”,这一次居然还骂了脏话。看到木偶悲愤的模样,我听了心里火大,心想你小子就会欺负老实人,真恨不得抓过来好好收拾一顿。
今天又是戏剧选修课,我给木偶配班。在外面点名的时候,小峰跟着起了下哄,被我留了下来。说起来罪不至此,但我当时那心里被小峰之前的行为填满了,他的动作在我眼里被聚焦放大,变得特别罪不可赦。
我用上了之前的套路。表示对他的欣赏,告诉他,他的很多才华被一些行为掩盖了……小峰背过身去,靠着栏杆左动右动,等我重复说了好几遍后,突然转过来说,嗯!我一定做到。我当然不会被这套迷惑,直接戳穿了他,问他,你一定做到什么呢?姜还是老的辣吧。他一时语塞,又继续转过去左摇右晃。
僵持了好一会。我们重复了老三样,以我威胁他可能不能上戏剧课,他最终承诺会遵守规则为结束,他进入了课堂。可是这简直放虎归山,放鱼归海,这小子一回去,就开始打回原形。盯着他的我,不久后就开始变得心浮气躁,头晕目眩。
下课后,我们讨论了小峰的事情。之前跟小峰私交较多的螃蟹一脸疑惑说,小峰明明在门外跟她承诺得好好的,说自己这节课一定好好表现,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听这话,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做得过了。一个人连续被说两遍,他不耐烦真是可惜理解的,而且刚开始人家真没犯什么大错。我是想打个预防针,可是预防针要是打多了,免疫系统改被过度唤起了吧。
螃蟹接着说,刚才她有去问过小峰,明明答应得好好的,为什么这节课没做到,小峰说,感觉已经被批评了,这节课不会好了。
听了这话,我更是心头一紧。之前的所谓强化聚焦预防针,没给孩子带来好的效果,反而把孩子真的打“趴下“了。如果给孩子的要求是孩子“够不着”的,很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挫折感。对于精力旺盛,活力十足的小峰来说,我们不应太过用力地要求他。实际上,孩子可以在意志力下要求自己“自律”一会,如果活动是无聊的,无法吸引他们的,很快这种意志力就会被消磨掉。成人倒是已经形成了对付这种情况的妙招,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们已经学会神游物外。但这种状态不也正在限制我们吗?我们又多久没有体会过身心一致的乐趣,所谓回到当下,正是像孩子一般,满心满意只投入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我们羡慕这种状况,又在摧毁它,真是矛盾啊。
或许两者的平衡是最佳的。能够投入热情,又能以意志力维持它的长久。但热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如果一个活动无趣,我们就不该强迫孩子用意志力去遵守规矩。如果要用这么大的力,一定是将力花在真正应该投入的那些事情上。然而世界上有多少事情都毫无意义的,却被教导“应该”。成人可以选择短时间内遵守“应该”,因为我们有离开的权利,我们有选择的自由,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像粲染说的,成人可以守护自己的决定。可是孩子呢,几乎是没得选择,却要用不断要求“应该”。我们尊重老师,也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可以学到的东西,但如果一直被要求学习,而不是自发地学习,那这种所谓的“尊重”又有多真实呢?
说回小峰,我打心眼里更欣赏他的真实,这很宝贵。如果能燃起这头小兽的热情,自律应是自然而然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