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生言“容忍即自由”,我主张“宽容即自由”,原因在于“容忍”掺杂了较多的个人感官色彩,难免会有“徇私”之嫌。相比之下,以宽容论就能避免容忍论所招致的诸多诟病。诸多的宽容中我深感当以宽容不对等的付出为首义,这有时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包容异己,做到了宽容不对等的付出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法理内的真正的自由。要做到这一点实是困难,因为大多数人的本性就认定所有的付出都应当是对等的,而当我们寻求对等的付出时便已干涉了别人的自由。
二、初识胡适先生的“有意思的生活”,我便在想什么才算是先生口中的有意思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自己才颇有些感悟,先生书中说有意思的生活就是你每做一件事都能说出做的理由,生活不能太浑浑噩噩的过,他之言大体是对的,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前辈的话不好妄作批驳。生活怎样才算有意义呢?若单从做事是否都需要理由来说,先生提倡明明白白的活,而我觉得给做的每一件事都找一个理由是大可不必的,有时候活的太明白倒让生活少了极大一部分的乐趣,恰逢其时的冲动冲动也未免不是一件乐事,或者说是一件幸事。纳兰进宫见小表妹的故事或许可以为我的观点稍作佐证。因此,有意思的生活不一定就是给每一件事都找一个理由,如徐志摩所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一个人忘记自己”,一次不问理由的冲动对我来说也是饶有兴致的。
三、主义与研究问题方面我不做评述,只对胡适先生书中的观点做一个浅浅的总结。先生的观点大体有以下三方面:1.可以谈主义,但不可以脱离对问题的研究而高调地空谈主义,虽然这相对于研究问题比较容易 2.注重对问题的研究解决,但同时也需要发挥主义的指导作用,不能抛弃主义 3.以解决问题为门面,而不应本末倒置地以主义为门面,主义应为内涵,其以解决问题为表征。既然是读了这书我也是该有些想法的,对于我来说,我没有主义,也不想时时谈主义因为这是空洞而无用的。相反地,我常谈信仰,我确信信仰可以转化为我前进的动力,从而提高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谈主义来说。谈信仰可以对我产生更多的实质性的影响。(说实话我对于总是喜欢高谈主义的人并无好感,他们总是试图将自己粉饰得冠冕堂皇,这让我觉得浮夸,久来久去让我产生反感,甚至是厌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