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办公室里,总能感觉到,大家备课的气氛,热火朝天。
主要有:研讨学生、上课节奏,授课中所遇到的情况。
有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有进步,是平凡日子开出的花朵。
近日,高三化学复习到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的科学。
认识一些基本元素,掌握它们的性质,接着认识化学物质,掌握他们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记忆这些化学方程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以前遇到过一个学生,记忆力非常好,知识点讲完一遍,必然牢记于心中。
这样近乎天才的资质必然减少老师的工作量,而现在,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需要研究学习方法的。
近来实践中有所思考,总结如下:
1、死记硬背。一直强调记忆化学方程式,一直强调他们的重要性,一日五省化学方程式,写到纸上交上来。
2、理解。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性质的体现,从化学方程式里,能看到反应的本质,能看到反应的现象(如果有肉眼看见的现象的话)。
所以要去理解一个化学方程式,实质上去理解的是一个反应。
反应物,生成物,条件,现象,缺一不可。
尝试着去探究本质,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如果不知道原因,那就按照分类的思想,把这个反应分分类。
3、做题实操,螺旋式进步。检验万事万物的真理要放在实践中,高三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实践,就是做题。
实践不是乱实践,做题不是瞎做题,要结合理论,要回到理论,要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
做一道题,涉及到的反应,尝试着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来。
问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反映在化学方程式中。
做完题,再回归到理论中,这些问题,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是否注意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