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对于2.14、5.20、七夕这类节日,越来越缺乏过节的念头。
看着满大街捧着花的人,有收花的,有卖花的,心底没有一丝波澜。平常的日子里,心血来潮想买花的时候,会去花店买上一束回家插起来,一连几日看着鲜花绽放,心情愉悦。
欢叔叔在这样的日子通常也不会有特别的表示,我也从来不会有很多期待,偶尔开个玩笑,打个趣,不会在意。我总觉得,我们结婚的时间不长,却早已过成了老夫老妻的状态,日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网上曾经一度流传着“仪式感”这个词,婚姻需要,家庭需要,生活需要,再好的东西,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也难免成为一种错误的风向标,招惹一批又一批的人,飞蛾扑火般沦陷。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人设经济学。就是指一些商家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刻意捧红一个人,打造某种生活方式的“人设”,并不断向社会传递这种生活理念,让广大民众从心底接受,并完全认可,进而追捧,这样不知不觉让你掏钱,却不会让你感觉到这是商家的套路,相反,你会觉得这钱花得正当,花得理直气壮。
我们有多少人,是被朋友圈晒的“仪式感”所迷惑的,又有多少人,是沉迷于在朋友圈打造自己的“人设”的。
一年365天,商家们可以打造365个节日出来,我们的生活和婚姻,需要仪式感,但是每天这么过,似乎也忒累了点,365天的柴米油盐,是不是来的更加踏实。
当然我并不赞成每天都过的平淡无波澜,偶尔的小惊喜,是生活必须的调剂。就像莹一样,每逢这样的节日,老公雷打不动地会送上一束玫瑰花,蜜里调油的两口子,这样的仪式感会让婚姻持续保鲜,莹嘴上埋怨着花丑,心里还是甜蜜的吧,还有贝姐的老公,每逢节日雷打不动的520红包,虽然她嘴上说着要去查老公是不是也给别人发了,但我们都知道,她老公足以让人放心,她安心在家当着全职妈妈,只管照顾孩子,其他的一应大小事老公都安排的妥妥帖帖,不需要她操半点心。
渐渐到了这个年龄,自己喜欢什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会自己给自己买,而日常不需要的东西,如果为了过节而买,似乎也没有必要。
前几日突然想起欢叔叔的表带坏了许久一直没修,于是想着干脆给他买个新的手表(主要之前的手表是前几年买的,适合小鲜肉的皮带款式,感觉不再适合这位中年大叔了),于是托小妹在香港买了一块,碰上情人节有折扣。于是跟欢叔叔开玩笑说这是给他买的情人节礼物,结果他说我这明显是放长线钓大鱼,然后故作思考状,在那里嘟囔说送个什么礼物给我才好。
我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便也没言语。
到了今天,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过节,我们也开玩笑的跟着起哄,其实过不过节的,每天开心就好。欢叔叔说晚上做火锅吃,我还是挺欢喜的,他还是知道我最爱吃啥。至于玫瑰啥的,还是不要指望,依稀记得还是某一年的七夕,某人匿名送了一束玫瑰花,还死活不承认是他送的,后来赖不过了,又说是订花多定了一束,随手送我的。好吧,真相到底如何,也不再深究了罢。什么节日生日啥的,都不要指望他会有什么惊喜,倒是平常想吃什么了,只要一说,他都会满足。
生活总是那样,嬉笑怒骂,吵吵闹闹,甜甜蜜蜜,平平淡淡,如此这般,也挺好。玫瑰与火锅,到底哪一个才是情人节标配,那也看你自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