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学习阅读
一,阅读的观念。
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表现为阅读的目的和动机、阅读的态度和趣味等。
1,阅读为丰富和拓展人生经验
在语文课,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不是为了学习阅读而学习阅读,更不是为了语文考试的阅读成绩才去学习阅读。
“学习阅读”之所以有必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由此才能获得书面语篇中所传达或显现的资讯、知识、先辈时贤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感悟。
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在阅读中学会辨识优劣,愿意接触好书、好文章、好作品,愿意进行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阅读是阅读的第一要义。
2,读者自愿、自主地与文本对话。 对话首先是倾听。需要主动投入。
有四种读者:a,海绵型。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后又原封不动的吐出来,只不过有点脏了。b,磨砂玻璃型。什么都留不下,只满足于把书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c,过滤袋型。把阅读过程中的渣滓留下了。d,钻石型。不光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受益。这是会主动阅读的作者,他们善于与文本对话。(请自行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类型。)
3,在阅读后,对话仍然在持续。
有些读物,读过即止。但也有些读物,尤其是那些能提高理解力的永久性好书,却从此伴随着我们,或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眼光,或成为解决问题的把手,或积淀为人文素养。这样的好文章,好书值得反复阅读,也必定会常读常新。与他们的对话或将持续一生。
二,阅读活动中的理解
1,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
2,理解有不同的指向。
狭义的理解。指向文本,即对语篇文义的理解。
广义的理解。指向语篇外的世界和人生,对语篇所指的对象或所显现的生活的理解。
3,学习阅读,实质上是学习如何理解语篇,即如何与文本对话。
中学阶段“学习阅读”,主要是语篇层级的理解:在篇章格局的基础上,建构“情境模型”;不但理解在具体语境中的文意,而且指向外部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认识和人生体验。
写作与学习写作
一,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
1,写作是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等手段,建构意义,构造语篇,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活动。
2,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交流行为。任何写作都置身于特定的交际语境,面向明确或潜在的阅读者。
3,写作是书面表达活动。写作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产品。写作的产品称为语篇;写作的过程就是书面语篇的构造过程。
4,写作既是表达和交流的手段,又是思考和探究的工具。写作,有时是因为某种见闻、信息、思想、情感、经验,需要向人表达;有时则是通过写这种方式去思考、探究、发现、创造。 写作不是想好了再表达,写作本身就意味着思考。
5,写作是思想。当学生进入写作时,实际上是进入一个批判、分析和反思的往复循环的过程中。
二,写作的语境要素 写作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构造语篇。
话题、作者、读者、目的、语言这五个要素构成写作的语境。
1,话题。
即写作的想法或内容。在写作中,鼓励学生多写,勤写自发生成的话题。但为锻炼写作能力,往往要布置一些特定的话题,按指定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2,作者
作者即进入写作状态的人。
3,读者
读者即写作所预想的明确或潜在的阅读者。专家作者以“读者为中心”,他们更加关心读者。他们用较长的时间构思,思考读者有什么样的背景知识,与之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和呈现意义。而新手作者则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自顾自的写与话题有关的东西。
4,目的
目的即写作要达到的目的。
5,语言
根据表达所需要选择的文体和表达方式。 写作过程就是分析并确定话题(写什么)、角色(我是谁),读者(写给谁)目的(为什么写)的过程。
三,中学生写作的语篇类型
1,按照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劝说、抒情。
2、语篇的功能目的。
为了写好,学生必须经常写并为了不同的目的写。说明文是为了解释事物,使人明白。议论文是为了阐明道理,使人接受。记叙文是为了叙述事情,使人知道。描写文是为了描绘情景,使人感知。
3,写作过程
实际上,写作很少呈现出教科书描述的那样依照搜集信息、列提纲、然后写作的自动的步骤。
想反,写作的思路总是以一系列非线性的跳跃跃动,总是从一个问题和步骤跳到另一个问题和步骤。
优秀的作者总是使用一种循环的、非线性的方法。草稿的撰写过程可能被多次的构思和修改打断,伴随着大量的改写以及往复。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修改不仅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步骤,而且准确的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可以说写作就是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