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感”这个词其实是最近听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次演讲偶然听他说的观点,他在演讲中陈述了自己是如何保持对知识、对书籍、对人生的“饥饿感”,我深以为然并非常认同,所以我的书柜里自然而然地多了四本书,都是白岩松的书,分别是《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万事尽头,终将如意》和《白说》。这几本书写的很直白,没有什么舞文弄墨,没有什么华丽辞藻,甚至有很多都是大实话、大白话,其实就是作者对于生活、工作、人生、知识的一种沉淀和总结,他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四本书所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直言。
我喜欢他的嫉恶如仇,喜欢他的不随波逐流。有人说央视的这几个非典型节目主持人都是各具特点,崔永元另类且孤傲、柴静冷静且真实、水均益博学且官方、白岩松深邃且高论。这几个人都是我的偶像,每个人的书我都读过,每个人的评论我都看过,每个人的遭遇我都唏嘘,在他们的身上我似乎正在寻找自己的“影子”。虽然我没有能力和他们相提并论,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和他们“接近”的人,哪怕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哪怕是对于事物的看法方面,哪怕是在对实事的观点和评论方面,哪怕是在对真理的坚持方面,哪怕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等等各种方面不求相同但求雷同。
怎么才能恢复“饥饿感”?这是个非常难的事情,看似手机容易放下,但真要放下的那一刻又不知为何随手看看,最后就又放不下了。其实,物质再饿,努努力还能吃饱;但精神上很难。
一转眼,现在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丰富起来,很多精神食粮已从“最贵”变成了免费。现在人人都有手机,相当多的精神产品,都是从手机上来的。但是以我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观察,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因为它拿走了你的时间,却并不一定很快地提升你。很多人会有一种错觉:通过手机可以获取无数知识。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已经是一个基本性的东西,它不一定能够提升你。
但是,知识不等于智慧。当免费的“知识”拿走你大量时间的时候,它变成了最贵的东西。因为你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实际却在原地踏步。此时此刻,你会有精神层面上的饥饿感吗?因为那些所谓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无用的,无意义的零散知识,根本无法提升你的知识体系,也无法真正形成你的核心价值观。所以我认为,放下手机拿起书,这样才会让自己回到正轨,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要做到恐怕这样,就要逼着自己从真正找回饥饿感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