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七星产品经理人张小龙有句话,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一个定义产品人的价值观,最终会反应在产品里。
为什么张小龙设计出来的微信让人用了还想用,因为它能给我们:
不断带来情绪变化;
不断带来愉悦感;
从产品的体验层次分为;
有用层;
能用层;
好用层;
爱用层;
而重要性依次是:有用>能用>好用>爱用;
微信:
有足够多场景,支持微信,是有用层;
能随时用各种形式与人产生链接的是能用层;
公众号创造个人品牌是好用层;
具有支付理财通花钱存钱两不误,是爱用层;
如果第一个有用层不成立,后面都不能成立;
微信的功能应用在人的身上会怎样?
有足够多场景,都需要你,是有用层;
能随时与人产生链接的是能用层;
能形成个人品牌是好用层;
还能花会赚,是爱用层;
很容易看出,要“四用”得具备多项技能,会与人打交道,有号召力,赚钱是必备能力。
那怎样才能有四项能力?
所有四个层面,都有一个统一的第一性原理:叫成长。如果第一个有用层不成立,后面都不能成立。首先的成长就要少看电视,多读书。把知识落地,形成闭环,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一个一个趋势环路上的某个节点就好;而自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把节点做透,这样,就会有越多需要你装个节点能力的人来找你。后来的层,会自动升级。
人类的需求,就是本能需求+情绪需求+理性需求;所有需求的本质,要么就是满足你的直觉需求,要么就是满足你的情绪需求,要么,就是满足你的理性需求。有用,满足的就是理性需求。因为只有你的理性,会去分析一个东东有没有价值,有用没用;有关,就是满足你的情绪价值;直觉需求,只要是靠你的本能起反应的,都是直觉需求。而微信功能上的晒图、尬聊、抢红包、公众号、第三方服务,都能给人带来情绪变化,能不断带来愉悦感,什么是愉悦,需求得到满足,就是愉悦,把产品设计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当不了佛祖,也能成为KOL。
那怎样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取悦自己,无需证明。
因为证明自己,本身就是含着讨好别人的初衷,本身就含着一个迷失自我的成分;而做一件事,能否纯粹的以取悦自己为动机,来自精神层面的内在驱动。关键点只在于,自我意识是否足够强大。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个自我意识,意识越强的人,吸引力也越大。
艾默生说“当你一旦做了决定,宇宙都会帮你实现”。
每个人都有元认知能力,就是运用对自己认知正确与否的思考能力,反馈、修正、提升,不断迭代升级,实现自我进化。终归,产品都是由人设计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