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心理成长
我是如何在30岁这年买下自己第三套房子的(上)

我是如何在30岁这年买下自己第三套房子的(上)

作者: yoyoQueen玉儿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20:37 被阅读236次

    我买自己的第三套房子的时间是在2015年,期房。今年7月份已经正式交房了,历经收房、维权、整改,软装,基本上正式住入就是这几天的事情。现在我就是坐在这套房子里,由于交房第一年不供暖,我是抱着暖水袋哆哆嗦嗦码下这些字的。希望有一些关于房子和人生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我是如何在30岁这年买下自己第三套房子的(上)

    先说说我的基本情况,85年生,所以2015年正好是我的30岁。作为一名80后单身老阿姨,在三十岁这人生分水岭的一年我经历了很多事。“离婚”、几个家人的逝去、工作的天花板以及一个新世界大门向我打开,这一年很不简单。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我在中部人口大省下面一个三省交界的十八线小城市长大,上大学之前的梦想就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我看了很多世界,但是我的房子却全都买在家乡省份的省会,本来并不是我所愿,一切只能说是天意。

    为了实现我十八岁之前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的人生梦想,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我报了一个隔壁省省会城市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习金融专业。问我为啥报隔壁省?我只能说那时的我还是不够胆儿大,想出逃,但又不敢逃的太远,怕快要饿死冻死的时候想回家都回不了,毕竟那时候从我家到大学所在的城市坐火车还要十几个小时,而现在高铁只要2小时。那时候资讯也不发达,互联网还在萌芽阶段。我们报志愿就是靠学校发下来的那本报志愿专用大学学科名录。

    上大学是我除了小学和初中放暑假跟着家人去北京探亲之外第一次离开我们省。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和所有人一样,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宝贵而无法替代的回忆。上大学的几个假期,我又去了北京,探亲也是朝拜。那时候的北京就是我们心中的北京,光辉、闪亮,同时离我们小老百姓又十分遥远。那个时候也从来没想过这里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房价什么样,即便是毕业之后短暂的北漂,我也从未真正想过要在这个城市落脚扎根。

    大学毕业之前的实习,我哭着喊着让老爸给安排实习工作,但其实心里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老爸一跺脚一狠心联系上了自己上中专时候的老同学,居然给我联系了一个上海的银行。这个银行叫深圳发展银行,后来叫平安银行。那个时候深圳这个城市的名字才开始进入我的脑海,但我依然觉得那么远的地方和我可能这辈子也没什么关系。

    上海的3个月实习生活,可以说是第一次向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时候是年的春天,我被安排借住在中山公园旁长宁路上一间酒店的员工宿舍。每天走到长宁路上的地铁站坐地铁2号线到陆家嘴,从地铁出来倒一趟陆川专线到金桥的银行支行去上班。

    那时候每天地铁站都有免费的前程无忧的报纸可以领,地铁也从来都有座。每天路过“世界最繁华的金融中心”陆家嘴,我都在感叹:这个城市太美好了!

    那时候每天中午行里的工作餐好吃,晚上回去搭伙酒店的员工餐也不错。跟酒店的服务员姑娘们混的也挺好,吃完饭就在员工休息室一起看《金枝欲孽》,还时不时认识一些也在酒店借住的新朋友。那时候我还只是迟钝的感觉到,这地方真好,许多优秀的人都想来到这并留下。可我却依然觉得我是过客,这里离我的距离有些遥远,但也不是不能想象。

    实习的过程中,行里的领导同事们关系融洽,可能也是因为我作为实习生跟所有人没有利益纠葛,所以我眼中的单位十分完美。实习结束,行里给我的实习报告顺利的盖了章,带我的师傅也一直在鼓励和表扬我,但是也坦率的告诉我。上海的银行正式招聘只会选择复旦、上财和全国一流的财经院校,我想留下的话可以争取,但是只能作为合同工。所以那时我基本上已经打消了回到这里念头,但还是客气的感谢了老师也说有机会一定争取回来。

    这段实习经验当时我并没感觉到什么,但后来回想发现它确实是改变我人生的一次重要事件。我这次实习的实习报告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我被学校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在大学里一直平庸的我这是第一次在学校取得荣誉。后来回学校答辩、毕业,毕业前的时光都是温馨美好的。等顺利毕业之后,我做了一次毕业旅行,从北京到天津到唐山到秦皇岛。先是跟着到天津复试研究生的同学搭伙去天津,然后跟着她们蹭复试安排的宿舍,她们面试,我就去天津转着玩。

    接着跟家是唐山的同学去了唐山做客又一起去了秦皇岛,在秦皇岛的海边我特别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这时的我也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会每天在海边工作生活,每天看海看到“审美疲劳”。

    那时候的许多细节我都不记得了,唯一有些记忆的就是,那时无论跟谁说起“我在上海实习的,毕业可能回上海吧”,所有人都是一幅“好厉害啊,是见过世面的人啊”的眼神。其实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自己知道,我想大概是所有人都很向往上海那样的城市吧。但是最终看来这个实习不仅拓宽了我的眼界,潜在的影响了我之后的就业,更是很大程度提升了我的自信,我终于觉得自己也许并不是那么“平庸”的人。

    因为之前考虑可能有希望找一个上海的证券公司工作,我报了考点在北京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毕业旅行结束之后紧张的复习了3天就去参加了考试。这个考试是有4门,可以任选2门,2门都通过就可以拿证。为了保险,我报考了3门,我想只要2门能保过,这证就到手了。结果也许是玩的太high没有认真准备,3门考试都以每门差不到1分的成绩都没过。就这样我回上海的打算正式泡汤。

    我并没有很多纠结和后悔,我想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一个信号,告诉我现在我还与上海无缘吧,而且也许我并不适合做这个行业,毕竟我自己完全感受不到对于它的热爱。于是我就随大流的开始了北漂生活。那时候因为大学同学们多数去了北京,我又正好有亲戚在北京,离学校也近,我就自然而然的跟着来了。

    在北京找工作的艰辛不堪回首,那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个低级人才,甚至算不算人才都是问号。几乎每天要穿的体体面面的跑遍大北京的东南西北去面试,更要无数次面对希望之后接踵而来的失望。

    终于勉强找了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可后来发现干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活儿,3个月后适应不了还是辞职了。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这三个月每天走一站地挤地铁之后再倒车挤一趟公交的通勤生活已经感觉很力不从心了,3个月搬了3次家,为了找房子还被黑中介骗。遇到了好心的合租姑娘还有一个一起合住了1个多月的大学同学算是这段时光唯一欣慰的回忆了。

    那时候才发现,首都居大不易,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果断收拾起行囊回了老家。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真是心大,没有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没有背负人生梦想的折磨。我好像从来都是一个对自己不够狠,不想勉强自己的人。只是没想到日后北漂生活的艰难一年赛过一年,再看看我当年也许根本不算什么。多年后听到别人北漂,下意识的都是心疼加敬佩,知道为梦想坚守是多么不易。

    但我没想到是回家的生活也不好过,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低谷。一下子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了,甚至觉得大学是白上了,怎么什么都不会啊,在社会上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父母也不理解,眼睁睁看着你天天的啃老也是越看越不顺眼,跟他们也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吵到后面我自己也觉得不行,必须尽快结束这种状态啊。

    可能老天还是心疼我吧,总算是在绝境处给我留了一线希望。因缘际会的我来到了省会,在一个小公司里开始了我毕业之后第一份正式工作。那时候一个月工资800,加上各种全勤奖、话补什么的300多块。1千多的工资我发现居然在这里能生活,公司对面的城中村200块每月的标间,还有平均每顿不到10块钱就能吃的不错的街边摊,我的生活幸福指数一下就提高了不少。

    我开始兢兢业业的工作,希望能学东西能进步,能早日经济独立不用父母贴补,最好还能存下一笔钱到过年给父母发个红包什么的。

    我是幸运的,我年初入职,发红包这个愿望第一年年底的时候就实现了。我们的公司虽小,但老板是个做大事的人,心胸宽广人也大气。公司没几个人,却做成还不小的生意,虽说老板的功劳在大头,可是老板给大家分红的时候也不手软。

    于是,我从城中村搬进了城中村边上的小区里,与一个姑娘合租了一室一厅,一人一间,过上了还算体面的合租生活。每个月也能给自己买件新衣服,还有余钱报了个日语班。虽说最后没坚持下来,但那时候觉得自己也是个幸福的小白领了。

    后来老板果然做成了大事,公司谋划多年的美国上市的计划实现了。但是是从美国的OTCBB(等于是个线下的内部交易平台,升板后进入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交易)。那时候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寻求美国上市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我们在上市前期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动不动接待一下华尔街的投资人啊,做做宣讲开个会啊,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公司的逼格好高啊。

    即使是线下交易市场也意味着我们美国上市的第一步迈出去了,公司对内部员工募股发行员工持有的原始股。单位同事带着对“原始股”稳赚的信念纷纷持股,我也说服了我老爸给了我一笔风投,以购买原始股为名。

    但在交钱之前我犹豫了,以我不够专业的经济学常识来说,我十分认同“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我觉得应该分散一下这个风险,毕竟如果公司在美国升板不成功,到时候拿一堆废纸一样的股票有什么用呢?这钱应该是回不来了。那时候正值2008年的金融危机,经济环境很差,房子销售困难,很多人都预言房价要暴跌。

    当我走在路上拿到一张别人发来的2万首付买房的传单,一看位置就在离公司不远的地方时,我果断跑去看了房子。

    那时候省城还没有几环的概念,我们公司算是在省府所在的高档区的所谓的“金融街”上,这房子离我们公司并不算远,但略微偏了。那时候这房子周边基本也没什么配套,对面一个牛奶厂,还有一些民房和城中村,但隔着牛奶厂不远处是一个本地非常大的地产企业开发的一个高档小区。

    直觉告诉我这里地段不错,至少上班近、现房、房子还能改成小复式也是加分项,首付2成,利率7折。当时售楼部建的亭台水榭十分的吸引人,虽说后来这部分也给拆掉又盖了一栋楼,但当时看起来还是挺高端的。

    看房时还碰到我们公司所在地产物业部门一个姐姐,我俩一拍即合,一起看房一起选户型。正好这个开发商的老板的办公室也在我们同一个地产物业,姐姐另外顺利多要到1个点优惠。于是,我用了一个上午从看房到订房,快到好像自己都没来及仔细思考。

    从交订金、签合同、交首付、到办贷款拿钥匙这一系列手续很快速高效的完成,半个月后我拥有了自己第一套小房子。虽说现在看,那是一套比钢丝还刚的刚需房,但在那时,它给了我融入这座城市的一丝曙光。

    那时候要拿出来工资的一半还房贷还是有压力的,毕竟工资才1千多,效益好了年终奖多些,但并不固定。可是比起内心的安定感和转化而来的工作动力,以及规避股票风险的客观需求,促使我做出了这个回头看无比正确的决定。

    买这套房子当然也并不算偶然,一方面之前的半年中就与父母有过商议,家人也来帮忙看过附近的房子,可是位置都更为偏远,房价更贵(回想起来,在当下看任何时候的房价我们其实都是觉得贵的),所以这套小房子出现的非常及时。另一方面,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用处的大学知识、实习经验、出去见过的世面其实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判断。

    现在回头看,没有白吃的饭,也没有白走的路,只要不断摄取,人生中处处都是养分,即便失败和失意也都是宝贵的。(故事太长,另开一帖记录另一半故事吧,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如何在30岁这年买下自己第三套房子的(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dl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