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家庭氛围好的小孩很幸运。
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而在凑合的夫妻关系下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好,就要花很多力气去踢开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我父母是在自由恋爱的情况下结合的。
那个时候,太爷爷和外公都对爸爸很不满意,太爷爷在粮站工作,是个干部,自己的孙女,执意要嫁一个离过婚、有过人生污点,还带着一个孩子的男人。
在父母之命当道的年代,是件鸡飞狗跳的事。因为不听劝的和我爸在一起,外公到现在都无法释怀。我从没和妈妈说过我的感受,但打心眼里觉得她很酷。
敢爱敢恨,有什么错呢。在我们母女两代人的血液里,应该流淌有同样的一种信念:选你所爱的并且不顾一切的爱你所选的这个人,不丢人。
母亲是典型的中国女人,不善言语,可十分得善良。顾家又极具包容心。她后来的婚姻谈不上是幸福的。
这让曾经为了爸爸与家人反目的过往变得很讽刺。
父亲说过要保护她,可后来的所有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
包容,忍耐。忍耐久了,就选择饶恕。
如此反复。
妈妈可能不明白,人和人之间长久关系的维持靠的是共性和相互吸引,而不是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越是费尽心思取悦,那个人就越有可能让你痛彻心扉。
我太像她,这样的相像让我惧怕。
我怕我会像她纵容爸爸一样纵容我的爱人,更怕我的爱人知道了我的弱点,不去体会它的难得而是利用我的包容,步步逼迫。
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生观的复刻,我们在这个轮回之中能解脱吗?这种悲剧性的根源,让人有种极强的无力和无奈感。
你不快乐,你的孩子敢快乐吗?于是,我慢热、抗拒、敏感,死撑也不示弱。
我羡慕所有坦然在爱里长大的小孩,我很感谢父母让我衣食无忧,并拥有独立自由的人格。但有时也会觉得可惜,我知道自己错过了人与人之间一些很重要的的东西: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
有些痛苦,可能真的是原生家庭的错,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你的锅,要自己背。
不想放任自己接受所谓的轮回,就必须放下对立。因为痛苦只是薄薄的一层思想,我要做的是和解。
怎么做?一个月前,一期访谈节目给了我答案。
受访者是央视的主持人董卿。两年前,董卿结束访问学者的身份从美国回到央视,复出的她多了一个身份—母亲。
记者王宁问她:“为何在这个时侯做了妈妈?”
她说,人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事情不能再拖了,不然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人对“永远”这个词是有敬畏的。
初为人母,她所有的时间被孩子占据,孩子的完全依赖,让她有点千头万绪的忙乱。
有过迷茫吧。
为了工作,有时候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孩子那么小,怎么迈的出脚?
董卿说,好朋友曾经告诉过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应该很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侯,对我有爱,也有尊敬。”
很快,她投身于《朗诵者》的筹建中去,并担当节目制片人。“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这是她形容《朗诵者》初期筹建的状况。
她时常处在绝望的边缘,失眠焦虑,但是天亮后,她依然微笑着出现在办公室,告诉同事们选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她努力又坚韧。
为什么?
她坚定的说:“我要继续成长,我不想因为孩子变得止步不前,我和孩子的世界都不应该只有对方。”
三毛曾经感慨的说过,婚姻有时会让一个女性迷失自己,不然,世界上杰出的女性应多的多。
在不足20分钟的访谈里,我不停的在心里赞叹,有着这样格局和智慧的女生,在婚姻中,又怎会弄丢自已的灵魂和孩子的未来?
聪明的女生都会像董卿一样,在结婚生子后,以孩子为动力,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全新又美好的人。用身体,用灵魂滋养孩子。
这样的成长,才能让人生变得丰盛,让孩子变得更好。
我不用担心,甚者不必放大母亲对我的影响。因为人还可以自我成长,带着觉知自我救赎。就像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我已经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我虽未迈入婚姻,却思考过如何避免婚姻的不幸,未成人母,却思考过如何正面影响孩子。
我早已意识到自己的先天不足,并为规避可能发生的悲剧做着准备。真正的勇士,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我已经在改变的路上了。
《奇葩说》有这样一期辩题:如果有一个按键,可以完美定制你孩子的人生,你要不要拍下去?
我不要。即使他的成长会面临苦难和困惑。
如同现在的我一样。
我不要掌控、安排、主导他的人生,这太傲慢自大了。完美是自我的感受,定制却出自他人之手,矛盾。
可是我想参与,并且竭尽所能,带你看更多可能。互相陪伴,共同成长。
即使最后你推翻所有,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那也没什么,带你试过的错,让你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了解更多可能与后果之后,你的选择,才会更靠近“对”。
我只想祝福你选对了,至于这个对是因为我,还是因为你自己,希望我们都不要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