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帖子,很多人讨论过,也许能让你有点感想。
周先生,开出租车为生,孩子读初中,今年15岁。
在一次初中篮球比赛中,周先生为了激励孩子,许下承诺:如果得奖,给你买双AJ!
本来萎靡不振的孩子,听了这话像打了鸡血,在场上龙腾虎跃,奋勇争先,不负爸望,拿下奖杯。
周先生开心得不得了,冲进场内抱着儿子转了几圈,这事到这本来也是皆大欢喜,儿子获奖,爸爸高兴,挑选AJ鞋。
但周先生作啊,买了一双国产乔丹,虽然都是乔丹,但这个下降了不知多少个档次,儿子怒了,把国产乔丹剪开,并狠狠地扔在周先生的面前。
网友对此的评论是,父亲失信于儿子,理应负主要责任,但周先生认为自己没错:我经济困难,孩子就不能体谅下吗?为什么不说孩子太无理?国产乔丹也要好几百啊!
其实周先生的行为,很多父母都有过,随便对孩子许下承诺,等孩子辛苦达到时,又以各种借口开脱:没时间,没钱,你是小孩,要听大人的。
当孩子因为我们的失信而发怒时,我们反过来责备他:怎么这么不懂事?
2
社会学家林·扎克说: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当孩子眼中最信任的人也言而无信时,他会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每次幼儿园开学,总有些孩子哭得稀里哗啦,不愿意进去,这时父母就使出杀手锏:宝贝,你先和老师进去,妈妈过十分钟就来接你!
孩子听了后带着哭腔说好,半推半就地和老师进去了,小小的脑袋一直在想着十分钟什么时候到,但这十分钟可真久啊,一直到吃了早餐中饭放学,才看到妈妈来接。
你随口的一句话,说完就走了,但在孩子心里,却是信赖你的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小孩与生俱来都有种不安全感,需要外界的力量来增加信心,父母对孩子而言,是唯一能依靠的山,也是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是他们接触这个世界的纽带。
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诺言,也许就是孩子所有的期待,当我们不能对孩子说到做到时,也是在毁掉孩子的信任感,并让孩子觉得更没有安全感。
3
我们常说,孩子还小,啥都不懂,没事。
菲尔德曼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表明:孩子从2岁开始,就在寻求成人的认可,3岁时就很依赖他人的评价。
所以,当我们对孩子失信时,哪怕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的承诺没有实现,也会导致孩子嚎啕大哭,满地打滚,不是因为孩子任性难管教,而是心中期望落空时的无力反抗。
当你一次次地言而无信时,他们极易心生困惑,起先是试探性怀疑、不信任父母的权威,最终就会完全失去信任,与父母无法交流,青春期就极易叛逆,甚至产生抑郁心理。
4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扭转这种局面,只能靠父母,帮助孩子重建信任。
1.说到就要做到
《韩非子》中有个曾参教子的故事,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妻子要去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去。他妻子便说:“你留在家,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到妻子回来后,曾参便要杀猪。
他妻子制止:“我不过和孩子说着玩,你怎么当真?”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骗的。他年幼无知,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如今你说话不算数,是在教孩子说谎。”最后曾参还是把猪杀了。
是的,当父母欺骗了孩子,孩子便会觉得父母的话不可信,以后父母再对他进行教育就不会有效果。
2.做不到时要道歉
做父母的,有时候言行不一也有很多难言之隐,总有一些办不到的艰难,当我们费尽心思仍无法实现承诺时,一定要记得和孩子道歉,先取得孩子的谅解,再用替代法或者推迟时间满足。
前几周儿子班上的户外活动,有个放风筝的环节,我和儿子的风筝怎么都飞不起来,看着别人的风筝飞那么高,儿子气得直跺脚,我说,我们重新买一个,并学习方法,下周再来好不好?
结果接下来的一周阴雨绵绵,我也没多少时间,既没有买风筝也没有学方法,有天孩子突然问:爸爸,你不是说过要买风筝吗?到哪里了?
我向他道歉,并一起在网上挑选好了风筝,虽然延迟了,但在孩子心中,爸爸总归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3.不随意承诺
最好的办法是不随意承诺,为什么有的父母轻率的承诺张开就来?就因为他没有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个体来尊重,试想一下,你会对同事或者朋友随意承诺吗?
当我们慎重地考虑自己对孩子的言行时,就是在尊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感受到他被重视了,此时拒绝孩子某些无理要求时,孩子也更能接受。
时刻记住,对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承诺,这才是真正在尊重孩子。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颗颗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长得怎么样,就看你说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
———— / E N D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