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利益,人太容易将风险、常识抛之脑后,丧失思考和判断力。
团贷是精于粉饰,普通用户很难辨别其背后各种虚实。
但是有多少人是因为高回报选择、重仓团贷,甚至早就听到预警就是不愿放弃高回报不愿意下车。 因为我们更能听进去的是故事,这样就不用思考了:它是头部平台,他屌丝逆袭,有光环,有人站台,长袖善舞。
但是背后是什么?它的收益是不是头部中最高的,3个月给8.5%,其他平台一年才给这么多。 它凭什么给高收益,资产质量比别人好?运营成本比别人低?还是好心让利给用户?
正常逻辑,一个好平台,向上发展的公司不应该不断降低前端资金成本吗? 团队核心草根出身,要学历没学历,有人会说,金融专业留学回来的夸克金融老板蹲监狱了啊。
不要自欺欺人了,不能看个案,要看比例。现在还活着的平台有几个核心高管是低学历的,已经恶性退出平台的高管中有多少是高学历的。
再说资历,唐军是标准的泥腿子,辍学做生意出身,更糟糕的是早早就炒股,放高利贷。他是聪明,脑子活,善于经营关系,甩开同龄人好几条街。
但是,有这些经历的人做金融恰恰是很危险的,年轻得志,没有敬畏,“玩”金融、资本游戏,金融是双刃剑、放大器,要时刻担心被反噬。 干金融不是聪明、努力,有所谓的资源就能保平安,团队的底色和底线才是基础。
2、涉及到钱,不要给人建议,更不要听信任何推荐。
团贷花了大量钱讲故事,建构“信任体系”。为了不被套路,我们都知道,要远离花钱大手大脚、总喜欢砸钱赚吆喝的企业。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吹来的,花钱,给你好处,必有目的,必须警惕。
团贷花钱的主要阵地之一就是自媒体,尤其是公众号,20多万受害人中少说也有几万是通过公众号知道团贷的。团贷为此每年给这些自媒体付数千万,金钱开道,以远高于市场的成本笼络公众号写手,各色大V小V很少有抵得住诱惑的。
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公司职员、媒体从业者……从经历、背景看,这些自媒体没有什么统一的特点,但是都抓住了自媒体和线上理财叠加的红利——通过阅读经典的投资理财类著作,结合自己的经验,以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述理财理念。他们笔耕不辍,充当了专业金融知识的普及者,拥趸者众。
尽管这些人夸夸其谈者水平参差不齐,观点片面,现学现卖,但足以充当金融机构和用户(市场)的沟通桥梁,他们建立自己的IP,拉起自己的粉丝群,因为不思考、盲从的脑袋太多了。 最要命的是,这些以老师、专业自居的自媒体绝大多数风险意识不足,但自信有余。
很快,花钱买流量的主多起来,有点节操的自媒体开始形成一套自己选广告的逻辑,看似严谨、有操守,但是判断力根本跟不上赚钱的速度。 这些自媒体发广告不需要接受审核,推荐的产品出问题可以避重就轻或者装死,收钱不用纳税,相当于有一块自耕地,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 就这样,不少理财类自媒体人在一两年内获得别人十年、数十年才能拥有的财富,团贷就是背后的大金主之一。
记住,不管是谁,但凡推荐有风险的项目,比如金融产品,认真听,先理解他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就当长见识。听懂了而且有能力(有闲钱),再考虑投入。 没有人傻到大费口舌给我们推荐一个稳赚不赔的产品,要么产品有风险,要么他拿钱了。
3、平台雷了钱能追回来吗?怎么办?
平台雷大体可以分两种:平台自融,经侦介入,比如e珠宝和团贷;平台借款逾期严重,停摆,去年以来经济过冬的情况反应到借贷领域,借款人逾期上升。
第一种情况,资金肯定会大比例损失,处置周期长;而且一旦进入官方程序,投资人就不能影响进度、处理方式等。 第二种情况,资金追回比例、概率都会大一些,但是要想拿回钱也要掉一层皮。
任何时候避免损失的最好方法是识别风险、远离它,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打个比方,平台出问题就像是人病了,治病要成本要时间。所以做任何投资之前,确定自己能接受的损失金额,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还要调低预期,别看到收益高就往里冲,先想想凭什么这么好的事轮到自己头上了。
有人问,那都是家里的血汗钱啊,辛苦赚的,就这样算了吗? 那不算了,能怎么样?再投入时间、成本,去现场,能改变什么吗?我们要知道自己关注圈和能力圈:你关注这事,想要回自己的钱;可是影响不了事情的走向,不能改变结果。
那就“静候佳音”吧,尤其是对金额不大的投资人,不再投入时间也是及时止损。 还有一件事必须做,那就是反思。为什么自己踩雷了,回忆当时为什么选择它,中途有没有收到警示信息,为什么没有听进去,以后如何避免类似的损失。 认真反思,写下来,时时警醒,分享给更多人,确保自己和在意的人不犯同样的错。这是我能想到,最大限度挽回损失的最好方式。
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