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儿子做物理作业,有这样一道题:
想一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吗?
这个问题很明显意在考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的要点掌握是否精准。
我不知道阿基米德定律是怎么说的,但是我知道初中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于是拿了水杯给儿子演示。然后让他自己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他第一次是这样回答的: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
我从语文角度分析这是个病句,提示他发现错误,修改。
下边是修正后的答案: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我们平时说话,不需要咬文嚼字,但是科学概念,定理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一字之差,含义相差甚远。其他特殊领域,比如法律、财经、建筑、医学等专业性的术语也同样要求准确科学严谨,决不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儿子继续思考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的大小关系。他分两种情况讨论
物体浸没于液体时:V物=V排
物体浸入液体时:V物>V排
他对“浸入”这个词的含义理解模糊,于是我百度给他看“浸”的意思“泡在液体里”。“泡”是一个通俗的字眼,比“浸”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他一下子明白“浸入”表达不准确,它包含了完全浸入(也就是浸没)和不完全浸入两种情况。于是把第二句改为
物体不完全浸入液体时:V物>V排
经过一番咬文嚼字,辨析词语的微妙差异,儿子终于精准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要领。
看来,学好语文,很重要。
学好语文有助于要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提高理解力,思考力,表达力。既有帮助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又能为将来的工作锦上添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