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六九年 秦中更胡伤攻赵阏与,不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强大无比的秦军,也有不拔的时候,赵国抗击打能力,还是有点超乎寻常。
公元前二六八年 秦王用范雎之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其他国家,比如魏吧,攻之则拔,抵抗不住秦军。
公元前二六七年 秦悼太子质于魏而卒。为人质,却两国有战,又有什么作用呢,死也是得其所吧。希望不是给魏国害死的吧。
公元前二六六年 秦拔魏邢丘。秦军更加无所顾忌,又拔魏城池。
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这个说法,对于有作为的秦王来说,哪里受得了啊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这几样,秦王都是做不到吧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具体分析问题之所在,切中要害,毫不留情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对于魏冉,范雎最是攻击,几乎一无是处啦。
昨天,我被单位推荐为本年度“最可敬的人”参选者(20人进10),不知道结果如何,觉得不必太在意吧,志在参与,就好。网上投票嘛,也别太刻意啦。
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这两件事摆出来,秦王只要不太昏庸,都会很触动内心的,何况是那么雄图大略的秦王。
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这些话,真真正正是肺腑之言啊,一个弄不好,给穰侯知道了,分分钟活不下去。范雎富贵,真是险中求。
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今天,把简书昵称又改动了一下,为“叶躬好龙”,主要考虑,就是担心原来的“叶工”两字引起误会,以为我是工程师,其实我原意就是工人,或者是工作人员而已。
魏王使须贾聘于秦,应侯敝衣间步而往见之。须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留坐饮食,取一绨袍赠之。这个绨袍之情,救下他一命呢。真是善恶在一念之间。
遂为须贾御而至相府,曰:“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怪其久不出,问于门下,门下曰:“无范叔。乡者吾相张君也。”须贾知见欺,乃膝行入谢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魏国不是不能强大,不能用人才而已。
应侯坐,责让之,且曰:“尔所以得不死者,以绨(音题)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请诸侯宾客;坐须贾于堂下,置莝(音错)、豆其前而马食之,使归告魏王曰:“速斩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须贾还,以告魏齐。魏齐奔赵,匿于平原君家。赵惠文王薨,子孝成王丹立;以平原君为相。须贾没有送命,实在是因为一件绨袍之情,何其可怜?而堂堂魏国大臣宰相的魏齐,既然不能出谋保国,又不能以死谢罪,却一逃了之,何其人哉!
公元前二六五年秦宣太后薨。九月,穰侯出之陶。靠山一死,襄侯知道就大事不妙,赶紧回封地去了。还算识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