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笃行日志130-《第三选择》

笃行日志130-《第三选择》

作者: 竹子Fuzhou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23:25 被阅读0次

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40年代,管理学教授威廉·爱德华·戴明试图令美国企业家们明白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性,而后者却选择以削减研发费用、关注短期利润的方式来透支未来。这是一种“两种选择”思维:你可以追求高品质,也可以追求低成本,但二者不可兼得。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在美国,由于追求短期利润产生了产品质量持续下降的压力,并导致了恶性循环。由此产生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怎样才能侥幸成功呢?在客户不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怎么把产品质量降得更低一些?

在美国受到抵制的戴明去了日本。戴明教导日本企业家,制造过程中的任何缺陷都会导致客户流失,因此不断降低缺陷率才应该是生产目标。日本企业家将戴明的思想与工人控制制造过程的“看板哲学”结合起来。看板的意思是“卖场”,生产一线的工人们必须像顾客在杂货店购物一样挑选零部件。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永远是如何生产出更好的零部件。这两种思维结合产生了一种新事物,一种“第3选择”: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相应提高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由此产生了另一种心态:我的产品还能怎样改进呢?

与此同时,受“两种选择”心态困扰的美国制造商们不得不与更可靠、更便宜的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苦苦竞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恶性循环对美国的重工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关文章

  • 笃行日志130-《第三选择》

    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40年代,管理学教授威廉·爱德华·戴明试图令美国企业家们明白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性,而后者却选...

  • 笃行日志133:《第三选择》

    中立者 放弃希望是一种对“两种选择”思维的弱化回应。在所有“大辩论”中,都存在不支持任何一派的“中立者”。他们通常...

  • 笃行日志127《第三选择》

    当然,人类协同的最好例子是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第3选择”,他们都是具有独特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人。他们的能力不是父母能...

  • 笃行日志129《第三选择》

    音乐课 一位名叫娜迪亚的女士到学校接女儿放学,但女儿拎着小提琴走出学校时却在哭泣。8岁的小姑娘抽泣着对妈妈说,老师...

  • 笃行日志131:《第三选择》

    “两种选择”的思维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缺乏“第3选择”心态是达成协同的巨大障碍。对特定问题持有“两种选择”心...

  • 耐心【育人先育己】笃行日志66

    今天是写笃行日志的第66天,更加深层次的觉察,在笃行的过程中选择什么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写笃行日志,养...

  • 《读懂一本书》-笃行日志-15

    笃行日志复盘 成果:一共写了14篇笃行日志,阅读了两本书《认知天性》《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回顾目标:最初选择这本...

  • 效率管理篇-笃行日志-01

    昨天复盘了上一阶段的笃行日志,决定新一期的笃行日志,我要换一本书,用30天时间修炼效率管理的能力。 书籍选择:《人...

  • 星元-笃行95:儿子:我觉得参加投票也很好。

    感谢昨天和客户在沟通中,谈到自己的笃行日志,我进行的“指差确认”,我看到自己在笃行日志部分,停止了。 明确了我想去...

  • 赋能酒会-笃行&成功日志76

    今天约定了继续笃行日志,加上小伙伴们的赋能,笃行&成功日志继续上线。上一次日志结束于房产课,这一次开始于民宿课,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笃行日志130-《第三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hj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