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学习就无精打采,就是因为他在学习这件事上总是挫败,父母不断地提醒、催促、警告孩子,孩子感觉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总被父母说做得不够好。这种习得性的无助就使他的心灵受伤了,表现出来的就是眼神暗淡、消极被动,磨蹭拖拉、懒惰等,专挑简单的任务做,稍微难一点的任务就放弃了。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暂时把作业的事情放下,先要医治孩子的心灵,用放大镜找到孩子身上的优点,非常夸张地鼓励孩子,让他的眼神亮起来。
案例:
有个孩子描红一页4个小时都写不完,首先目标分解,一行一行写,老师然后跟他说:“明明,你看这一行字,老师一转眼你就能写完了。”然后我就把头转过去,偷瞄他写字,等他把这一行写完了,我夸张地说:“哇,我一转眼你就写完了,神速啊!”我这“一转眼”就是10分钟。孩子眼光发亮,特别得意地跟其他的同学说:“我写得可快了,老师一转眼我就写完了。”后面的几行字我的“一转眼”时间越来越短了。
这种夸张的鼓励,实际上是在医治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从习得性无助中看到希望,获得动力。
孩子的心灵受伤时,切忌提醒、催促、唠叨、指责等,这些只能让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加重。每一个孩子都希望通过努力获得父母、老师的肯定,体验成就感,这就是医治孩子心灵的良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