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究竟和潘三做出了什么惊人的大事呢?咱就不卖关子了,直接说吧,他替考了。——他替一个目不识丁的童生考中了秀才,进了学。——这是科场舞弊啊,只要挣钱,潘三是什么活儿都敢接,匡超人呢,只要是潘三安排的,那就去做。这一单买卖,总共得了500两银子的收益,潘三留了300两,匡超人得了200两,看似轻而易举地发了一笔横财。
有了这笔钱,恰好匡超人也出了服,潘三便开始给他张罗婚事。潘三牵线的是在抚院衙门当差的郑老爹的第三个女儿——大家还记得郑老爹吗?就是当年匡超人受马二先生资助回乡时,让他免费搭船的那个官差。——当然此时匡超人并不知道潘三给他做的是哪一家的媒,他只是感激不尽,因为潘三帮他想得万般周全。潘三让他把200两银子留着,将来租房过日子用,所有行财下礼的费用都是潘三帮着他出了。潘三说:“将来添一个人吃饭,又要生儿育女,却比不得在客边了。我和你是一个人,帮你几两银子,分甚么彼此?”在潘三的张罗下,匡超人和郑家三女儿很快换了庚帖,下了定,过了礼,成了婚。直到成婚那日,“翁婿一见,才晓得就是那年回去同船之人,这一番结亲真是夙因。”
新婚满月后,潘三又替匡超人在书店附近租了四间屋,匡超人又买了一些桌椅家伙之类,搬了进去。此后,匡超人便以给书店选文章谋生,日子倒也过得去,夫妻也很和睦,一年后,生了一个女儿。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也许就是一个像他义兄马二先生一样,做一辈子书商,日子也挺不错。毕竟只要有科考存在,教辅书就一定会有市场。
可是匡超人再一次时来运转了。当年被诬告的县令李本瑛洗清了污名,被提拔到京师做了给事中。他还时时惦记着被自己牵连的门生匡超人,于是派官差给送信来,让匡超人到京城去,要提携他。同时,他也就接到了大哥的书信,说温州叫他回去参加岁考。于是他赶紧回去考试,果然考了一等的第一名,被推选为“优贡”。他和潘三商议,要回乐清乡里挂个匾,竖个旗杆,表明自己光耀了门楣。
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潘三出事了。你想想,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呢?匡超人一听说潘三被抓,心里着急,还是托了久已不再交往的闲散文人景兰江的关系,才知道了潘三的罪名:
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 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朱笔一案;一、假雕印信若干颗;一、拐带人口几案;一、重利剥民、威逼平人身死几案;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
匡超人一看到这些罪状,不由得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因为这些事情里,有些事他也参与过的,如果官府深究起来,他这一辈子不是就完了吗?匡超人踌躇不已,彻夜难眠。
匡超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