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故事的疗愈力量》 day10
作 者: 周志健
阅读内容:第五章 神奇的隐喻魔法(页码186-200)
隐喻,是最美的亲子教育
隐喻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人听了脑海中能浮现出画面的“图案式的想象”。让听故事的人调动起多感官体验,深刻、准确地理解故事。
有人用了一个隐喻说自己:“我觉得这20年来的生活,好像一直浮在半空中,没有脚踏在地上的感觉。”这个隐喻所带出的”空虚、茫然、不踏实“的感觉,让听的人一下子就懂了。
患有抑郁症的个案她一方面批评她的猫很坏很调皮,想要把它送走,一方面又说它很可怜、很孤单,都没有其他的猫愿意接近它。
还记得“互为主体”的概念吗?说故事的人在说故事的同时,其实带着自己的情感,甚至故事中的主体就是说故事的人自己。
所以个案说小猫很坏很调皮,又觉得猫可怜孤单时,实际上是投射了自己的情感。“我不够好,我觉得很孤单,很可怜。”
当带着这样的体察去与个案对话时,作者说,多娜(那只猫的名字)是一只很有创意的猫,它会运用各种方法亲近主人,我觉得她跟猫之间的互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养猫的快乐时光。
个案觉得自己理解了,她眼里泛着泪光,郑重地向作者道谢,并说她自己就像她的猫一样,常常觉得孤单又惹人厌,她很高兴有人懂她的猫(当然这也代表有人懂她)。
这里即说明“说出来”的重要性,也有透过表面的语言,看到后面的“主体”的关键作用。
有些人是说不出,而有些是在为年龄小说不出。
经常在电影中看到,心理师让小朋友画画,然后通过孩子的画作,去解读孩子的内心和遭遇。孩子们的画也是一种“隐喻”。我们没有专业知道,无法专业解图,但作为父母,也了解、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话中看到她后面的真正需求。讲道理、责骂在管理小孩子时都有用,但没有“力量”,没有抵达孩子内心的力量。
而隐喻有这样的力量。
电影叫《冲击效应》(Flush)中的小女孩,因害怕藏到床底下,父亲趴在地上,与女儿交谈。了解女儿的感受,聆听女儿的“故事”。不是用讲道理的方法,告她世界是安全的。或强令要求她必须从床下出来去睡觉,而是用隐喻的方法,告诉女儿,他有一件神奇的隐形斗蓬,这件斗蓬可以保护她,帮她挡住子弹。他假装把斗蓬帮女儿穿上,原本藏在床底的女儿,穿上斗蓬后,安心地躺回床上,脸上浮现出安详与幸福。
在亲子教育中,隐喻的运用,让亲子沟通有趣又有用。但如何用,怎么用,需要父母用心学习。

您的亲子教育中用过什么隐愈的故事?欢迎您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