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赢起跑线

不赢起跑线

作者: 读书_博弈_丰富 | 来源:发表于2022-05-27 08:28 被阅读0次

《范围:为什么通才能在专业化的世界中取胜》(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作者是科学作家戴维·爱泼斯坦(David J. Epstein)

2006年,体育界的两个传奇人物,泰格·伍兹和罗杰·费德勒见面了。一个是高尔夫球一个是网球,都是绝顶高手。后来费德勒回忆起这次见面,说那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历,因为那是他第一次遇到一个和他一样对战无不胜这种感觉如此熟悉的人……但费德勒也注意到,两人的经历很不一样。

泰格·伍兹是绝对的神童,从小就赢了起跑线。伍兹十个月大的时候就非得玩高尔夫球杆,他爸爸不得不专门给他做了一个。两岁,因为会打高尔夫球而上了电视节目。三岁,在青少年组九洞的比赛中打出了48杆的成绩,只比标准杆多11杆。四岁,就专门在球场找成年人打,还能赢他们的钱……泰格·伍兹的丰功伟绩咱们就不多说了。

费德勒不是神童。费德勒从小什么球都玩,只要是球他就喜欢。他妈妈是个业余的网球教练,但是不愿意教他打网球,因为他的击球动作很怪,他妈妈看了受不了。费德勒打网球比赛的时候,他爸爸宁可和旁边的人聊天也不看他。费德勒的父母完全没有把他当天才儿童定向培养,对他的要求只有一条:不作弊就行。

费德勒玩到十一二岁,才决定在足球和网球之间选择网球。教练看他打得好,想让他跳级跟高年级的孩子一组,费德勒拒绝了 —— 理由是我打网球就是为了和朋友们在一起,我们打完球还能聊聊别的,我不能离开朋友……一直到十六岁,费德勒才开始真正的专业网球训练。

结果是他成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网球运动员,曾经连续237周排名世界第一。费德勒起步比别人晚,但是职业生涯却比一般人都长,37岁了仍然在打球。

我们都知道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练什么和怎么练,但是练习时间也必须保证 ——想要成为高手,通常需要至少10年、或者一万小时的练习时间。

对比很明显。在15-18岁的时候,精英级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达到14个小时,准精英运动员则只有 9 小时 —— 练习时间都不够,难怪他们不是真正的精英!等到 18 到 21 岁,这些准精英的训练时间更是降低到了6 小时,等于是放弃了。我以前看到过对音乐学院学生的研究,结论一样:越是高水平,刻意练习时间越长。

爱泼斯坦这本新书,发掘出来一个新料。过去的研究者只统计了 15 岁以后的训练水平,并没有关注精英选手在 15 岁*之前*是怎么练的。是都像泰格·伍兹一样,早早地进入专业训练,去赢起跑线吗?

15岁之前,精英的训练时间不但不比准精英长,而且比准精英短 ——

爱泼斯坦认为,费德勒成长的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尝试期”。在正式选定训练项目之前,费德勒有好几年的时间尝试各种感兴趣的项目,训练并不需要有多严肃,关键是好玩。

换句话说,那些特别懂行、从小就帮孩子选定了前程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孩子。

而且这个规律还不仅仅适用于体育和音乐。有很多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比如后来成了强力 CEO 的,往往是大器晚成,尝试过很多种工作。有的转业军人退伍以后才去念大学,跟着一群比自己年龄小、甚至可能小很多的人在一个课堂里学科学知识,结果后来成了很厉害的科学家。

美国还有个统计发现,那些增长最快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在创业时候的平均年龄,是45岁。

这些人没赢起跑线。而不赢起跑线给他们带来了至少两方面的优势。

一个是尝试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刻意练习是个一点都不好玩的事情。如果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都正确,那剩下的就是比谁能坚持下来 —— 往往是只有真正热爱这个项目、靠内部驱动的人能坚持下来。

第二个优势则是认知上的。尝试过很多项目,做过很多领域的人,他的思维水平会不会比别人强呢?如果一个孩子为了能跟朋友们谈论电影而放弃在网球课上跳级,你难道不觉得这孩子有点思想吗?

第二个优势则是认知上的。尝试过很多项目,做过很多领域的人,他的思维水平会不会比别人强呢?如果一个孩子为了能跟朋友们谈论电影而放弃在网球课上跳级,你难道不觉得这孩子有点思想吗?

ww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赢起跑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lm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