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小事,被具体、有趣化,而且耐人寻味,这就是小题大做;司空见惯的事物,写出了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这也是小题大做。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见作文题就咬笔杆,感到无话可写?问题主要是出在要求不当上。多年来,我们往往把小学生习作等同于成人写文章---要求立意要新,要有意义,这无疑是画地为牢,结果把学生的思想给框死了。本来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却在作文中说假话、大话、空话,这都是给逼出来的。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对于孩子,有几分品德,知识情感,就说几分话,写几分文。”这应节成为孩子作文的一条原则,叫做“量入为出”。“文贵自得”,讲多了,点拨多了,练多了,学生们逐渐有了心计,开始留心周围的事物;而且,他们的“触角”变得灵敏起来。
写好一枝一叶,就不愁写不好一棵树;写好一斑,就不愁写不好全豹。小学生,打的是基础,作文,对他们来说,就是用笔说话。
有的学生有生活,也知道写平平常常的事,作文却写得苍白无力?问题在于这些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不强。
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因此,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去生活,去实践,去感知,去磨练,并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报,一句话,就是要让他们的“非音乐的耳朵”变成“音乐的耳朵”。让他们在劳动中,在生活中,在交往中,在读书中,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真谛,感受人间的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才会捕捉住平凡小事中闪光的东西,才会与别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与大自然的美产生共鸣。
人人都要“量入为出”,习作得有“小题大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