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到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会场晃悠去了,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拆书活动,拆书家示范带拆《习惯养成有方法》。根据小伙伴们的回答,才发现果然城市套路深。几乎每一个人的回答都是听起来那么地平常却又那么地正确。从亲子话题出发,小孩子的每一个极其微小的习惯都是模仿父母的,父母如何做孩子就跟着做,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对于一些明文规定的规则或者是涉及道德的规则,大人们有没有去遵守或者有没有去维护,这些都看在孩子的眼里的。
曾记得有这么一个报道说香港人痛斥大陆游客当街让小孩大小便,影响市容。在我看来,一方面这个香港人态度恶劣是有,粗言猥语当然损害本人形象,或许换个方法换种语气会让他人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是否应该自律,也教导小孩自律?当街大小便确实有损公众形象,对个人形象也造成一个十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外面,个人所代表的很多时候不仅仅是自己,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民族。我不能接受那种说孩子还小不能自我控制的说法,只要孩子到了不需要用尿布的时候,就应该要教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家长如何做好引导和教育这里显得尤为重要。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或者留意到有不少小孩在路边或者草丛边甚至是人行道上、广场上随意大小便,反正我就看到过不少,甚至在自己小区里也经常看到这些现象,无论大人在不在身边,随地扒拉裤子就尿……更有甚者,有一次我正好走过,一小孩对大人说要回家上厕所(大人和小孩刚在家楼下,估计刚出门),大人直接扒拉小孩裤子拉到花坛上去。我想反问大人一句,要是你自己想上厕所,会自己在花坛上解决吗?在家门口都不愿意回家解决,那更别谈在其他地方了。
再说说另一个现象,首先感谢今日下午一位小伙伴让给我大冰见面会的门票,正如大家所知,见面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新书签名。在一个接近一千人的会场里,虽然主办方有责任做好引导工作,但是最重要的是大家的配合。说说排队这件事吧,生活在中国这么久,尤其明显的是排队插队的现象。一下子一堆人涌上去,一下子左右又来了两个队伍插进来,一会这个说他朋友在前面要一起,一会说我原本就在这里刚刚就上个厕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了,无论男女老少。每当遇到这些要插队的我都会让他去后面排队,凡是问我能不能插队的我都问你是身体不适还是要赶飞机……不是我冷漠,队伍里哪个人不在排队,哪个人不想快点到自己,我没有特权让你排在我前面,除非我把我的位置让给你。如果每个人都要插队的话,后面的人就由一个小时的等待变成两个小时甚至更久。我感觉在香港、澳门、泰国这些地方(目前本人只去过这几个需要签证的地方),插队的现象明显少很多!其实这几个地方很多都是中国人,但是为什么在外面就能守规矩,在自己的地方却不能?这个我疑惑了很久都得不到答案。
无规则不成方圆,每个人都随心所欲地活着才是真正的不随心所欲。
回归习惯这个话题,前段时间听了易效能团队叶武滨的电台节目,里面提到一个习惯。叶老师想让自己的孩子身体强壮一些,就准备让孩子一年365天都洗冷水澡。叶太太的一句话让叶老师惊醒过来——如果你想孩子做的事情,必须自己先要做到。此后叶老师开始锻炼自己洗凉水澡,直到真正能坚持每天洗而不带感冒的时候,才开始让孩子一起洗。作为父母当然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孩子超越自己成就更好的人生,但是,何曾想过自己没能做到的事情却强加给孩子身上,孩子一当没能达到所期望的要求就开骂甚至动手,孩子会有什么感觉?我们都懂自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但却不能做到,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的借口来绑架孩子,剥夺他们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