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李氏砭法是我最爱
小儿发热怎么办?精准辨证最重要!

小儿发热怎么办?精准辨证最重要!

作者: 唯莫_周华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23:03 被阅读0次

导读:小儿科并非真「小儿科」,就拿发热这一症状来说,便有千万可能,且小儿发热的原因与成人不同,如何辨证论治是一门学问。

今天推送的文章是儿科专家宋祚民先生总结的小儿发热的辨证依据,供大家学习参考。

发热是一个症状,它又是各种疾病的外证之一。从发热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诊断疾病的轻、重、缓、急。

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肌肤嫩脆,而有易虚易实之变,且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而病热者居多。若发热不解,耗伤阴液,往往出现抽搐、昏迷等症。

发热的原因,小儿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小儿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但小儿无七情六欲之伤,引起发热不外两种原因: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邪气,内为食、热、痰所致。

在病程中,往往多见内外合因,这也是儿科的之一

小儿由于生理上的特点,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一旦患病,易于传变。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上说:「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又说:「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

这说明小儿容易发病及其变化与成人不同。

治疗小儿的发热,法则与大人相同:感受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疏表。但在临床上,小儿单纯患表证者少,表里同病者居多。

所以,在治疗时,应注意表里的轻重,表重的,发表药偏重,里热重的,清热药偏重。伤食的宜消导通下,夹痰的宜化痰,尤其热盛久耗伤阴的注意养阴滋液。根据小儿表现不同的症状,权衡用药。

为便于临床掌握儿科热证,特作如下归纳,提供临证参考。

一. 发热时间与主病

全日发热,多属外感,病在卫分;

早晨发热,属气虚;上午热轻、下午热重,表热转向里热;午后发热,多阴虚(久热不退);日晡潮热(15~17时),阳明腑实证;夜热早凉,热在血分(或热陷于阴);隔日发热,疟疾。

二. 发热证型与主病

发热微恶寒(恶风),见于表证;但热不恶寒反恶热,热在气分;往来寒热,见于疟疾、湿热疫;

壮热,见于外感温热病、时行疾病;低热,见于停食、外感余热、病后阴虚、湿热或体弱儿、婴幼儿外感;

骨蒸潮热(热发如水之潮有涨有落),见于虚劳、疳积;身热不扬(发热温而不壮),见于湿温。

三. 局部发热的临床意义

前额热,见于外感(初扪之热,久则不热)、里热(扪久热甚);两太阳穴热,为伏热,多因表热转入里热,预示午后将发高热;

手背热,表热证,病在气(阳)分;手足心热,阴虚或停食;手足烦热,为内滞食热;

身热尻凉,内有伏热,或出疹先兆,多属表证;身热臀热,表里俱热证;身热手足凉,重症外感、肌腠郁闭,兼有里热或营分有热。

四. 发热在五官苗窍的临床表现

1. 面部

右颊赤,为肺热痰多(见咳喘);左颊赤,属肝热,见于高烧日久或温病后期;两颊赤,多胃中实热,见于便秘或滞食积热;

两颧红,为阴虚里热(红赤如拇指大,界限分明者,证危);两颊潮红,为虚热,多因气阴不足,其红不浓而近粉红;面若涂朱,多为心火炽盛。

2. 眼部

目赤多眵,见于内热、胃火、上焦热;目赤红肿,见于肝肺温热;眼角溃烂,见于大小肠或疳积热;目赤羞明畏光,见于肝热、上焦风热;目赤涩,喜视灯火,为烦热在心;目皆红,属心火、小肠热;

初生闭目不欲睁,多因胎热;多泪时啼,属风火;干号无泪,为疳热(病多危重);

目睛昏暗,多热病;目睛清澈,多寒病;目斜视、上视、直视,为肝热动风或痰热上蒙清窍;眼球颤动,为内热肝风;目瞪口张,为热极病危。

3. 鼻部

鼻塞流涕,为伤风;鼻鼾声重,为风温痰热;鼻流黄黏涕,属上焦风火、肺热;

鼻孔红赤,属肺胃热或外感风热、食滞积热;鼻孔赤烂,属胃火;鼻孔干痒,为疳热;鼻孔如烟,为肺燥热、津液欲竭;

鼻翼扇动,为肺热(初期为风温袭肺,中期多痰热闭肺);鼻疖肿痛,属肺火;鼻衄,属肺热(热伤阳络)。

4. 耳部

耳轮黄赤,属风热;耳边凉,为内有伏热;突然耳聋、耳道生疖、耳内出脓,为有风热、湿热或瘟疫热病。

5. 口腔

口燥,为热灼津液;口渴,为里热;烦渴,为温热;

口苦,属胆火;口疮,为心、脾、胃热,湿热上蒸;口角溃烂,为食火、胃热;口周疱疹,多因高热未能及时清解,内郁之热外发;

口臭,见于胃热实火或疫疠毒邪;口气热,为胃中有热,气分热或内滞食热。

6. 唇部

唇红,心脾经温热,或阴虚里热;唇色紫红,热盛夹瘀;

唇痒,内有火热或风热;唇木,有风热或内蕴毒火;唇肿,脾经蕴热或毒热;

唇焦干裂,热盛津伤;唇裂出血,脾胃热盛或毒热;茧唇,脾胃积火结毒。

7. 舌部

舌边尖红,上焦风热;舌尖红,上焦热;舌绛,营热;舌紫红,血热;

舌干焦枯,津液大伤;舌裂或出血,阴伤或心火;木舌、重舌,脾经实火;舌伸长,内火炽盛;弄舌,风火;舌斜,肝经风热;

舌淡惨白胖大,毒热重,正不胜邪;舌苔薄黄,肺热、上焦热;舌苔厚黄,胃实热;舌苔偏膩,多湿热。

8. 咽部

咽干,多见燥热;咽红,外感风热、或内热;咽部乳蛾肿大色红,多肺胃蕴热;咽部淡红,多虚热;上腭红赤多里热,紫红为毒热;上腭色黄为湿热。

9. 二便

大便秘结不通多肠胃结热,温热伤津;若肛门红赤为大肠湿热;若矢气臭秽,便下亦恶臭乃积食滞热、胃肠积热。

小便不通可为热盛伤津,热郁下焦;小便短赤、频数、急痛为膀胱热结或下焦湿热;小便白如米泔亦属下焦湿热,或疳积内热。

10. 其他方面

烦急为心肝蕴热,烦而躁为心胃热或营分热,狂躁为痰火扰神,昏迷为热陷心包或湿痰上蒙清窍。

心神不宁,为心肝经热。

呼吸声粗音高为阳明实热,呼吸气粗为气分热盛,呼吸急促、喘急为内郁火热、痰热闭肺,喘憋为痰热盛。

总之,根据病人的外在表现即可判其病的虚实及内伤外感,然后,依辨证而治,必收良效。

注:本文选摘自《儿科专家宋祚民》,宋瑾、刘晨涛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2年10月。

猫猫收藏分享

相关文章

  • 小儿发热怎么办?精准辨证最重要!

    导读:小儿科并非真「小儿科」,就拿发热这一症状来说,便有千万可能,且小儿发热的原因与成人不同,如何辨证论治是一门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小儿痄腮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小儿痄腮 临床表现: 此病初起,恶寒发热,或不恶寒发热。耳后或腮下肿而硬。脉重按虚微。 辨证:此...

  • 小儿发热的前世今生

    小儿发热是非常常见的问题,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妈妈,那就有必要详细了解小儿发热的“前世”、“今生”,并且要掌...

  •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专家讲解小儿肺炎症状都有哪些典型表现

    1、发热。小儿肺炎症状最典型的就是发热,发热时小儿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2-3天。用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一些...

  • 小儿发热

  • 小儿发热

    每日一灸方 小儿发热:小儿常见症状,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腋表超过37.4度可认为是发热。在很多情况下发热是人体...

  • 小儿发热

    请正确看待小儿发烧发热的问题,不要随随便便就退烧退热。 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比较快。随着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 2018-05-17

    小儿常见病的中医辨证全集:小儿发烧的中医辨证护理 羊爸爸 2017-10-08 作者 羊爸爸 来说正题。先看看西方...

  • 小儿发热的前世今生

    小儿发热是非常常见的问题,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妈妈,那就有必要详细了解小儿发热的“前世”、“今生”,并且要掌握一定的...

  •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十六)急慢性肾炎

    十六、有关急慢性肾炎的辨证用方 大青龙汤:方见前。辨证:浮肿,头痛,身疼,骨节疼痛,发热或不发热,小便不利,口燥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儿发热怎么办?精准辨证最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na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