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切莫轻视“嘴上功夫”

切莫轻视“嘴上功夫”

作者: 林忠玲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22:51 被阅读573次

       

    切莫轻视“嘴上功夫”

          《国史通鉴》里说过这样一件事: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举行典礼时,做为新帝的他本应该作一番演讲,安抚臣民,诏告天下。可是由于此人嘴拙,登上台面后竟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挥挥袖子,令众人大失所望。刘玄在登基之时,不能通过演讲来表达主张,凝聚人心,其实就是平庸无能的表现。史书记载,公元25年,登基不到三年的这位更始帝,便被赤眉军赶下了台,最后被迫缢死。这也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典型。

          据说,西方很多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就是四个字——“不善言辞”。中国人太内敛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何于至此?我以为这与“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的东方文化主流基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意识到了口才对于生存的重要,人们不是常说“强嘴半边天”吗?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苏秦、张仪、公孙衍等靠嘴皮子安身立命、影响历史进程之人,可惜传统文化对这些说客并没有从道德的层面上给予正面的评价。

            在欧美国家,表达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技能,数届美国总统都是以其高超的演讲能力而走向政治舞台的。可以说,在西方“无口才,不总统”“无口才,不政客”。有人说,拥有基本的公众演说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晰凝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说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已经成为立足未来社会的“软实力”。

            我想表达的是,在致力于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要学生的“纸上”功夫——分数,而忽视了“嘴上”的功夫——卓越口才的养成教育。“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是新教育文化表达中颇有力度的一句话。何为一生有用的东西?未来教育的核心技能有五个方面:审辩思维、交流、创造、合作、公民意识。我不知道这五项核心技能中,有哪一项与口才无关。

            前些天,我听到这样的事情:一所学校要组织一场书香校园风采展示活动,在选主持人时犯难了,因为有过主持经历的孩子都在六年级,家长怕影响孩子毕业考试,死活不同意孩子参加活动。其实,一场大型活动的主持经历,是一个孩子历练口头表达能力难得的机会,它所带来的成长价值比起多考点“分数”不知要多出多少倍。

            口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有不少孩子平时难得有上台亮相的机会,偶尔上台,不仅不会说话,连自己的手、腿都不知往哪儿放了,这就是所谓的“不见大方”“上不了台面”。其实,这些孩子未来不知要经历多少个这样的“上台面”考验,如果都是如此腼腆,如此临阵慌神,难免要吃“哑巴亏”。

          “培养卓越口才”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十大行动之一,旨在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新教育向来都是如此对教育的缺失进行理性修正的,难怪当下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宗教般地追随着。

          口才就是说的能力,说的背后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源泉在于阅读。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大量的读,让学生完成语言表达的积累,产生想说的欲望,然后搭建多姿多彩的表达平台,给每个孩子创造说起来的机会。好的教育,意味着更多、更平等的机会。

          多一个舞台就会多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我曾听一位校长这样说:我们的孩子在校的三年,每人至少都要有一次公开演讲的机会。从这样的表达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是一位有情怀的校长。当下我们在一二年级推行的"快乐游考",也是培养学生口才的有效探索。

          “纸上”得来的分数,也许能够应付得了一时,但“嘴上”形成的素养,却能够应对一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莫轻视“嘴上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nz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