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一本<故事思维>正看到津津有味.
老公关切的问:最近看什么书啊?
我说: <故事思维>
他很瞧不起的说了一句:你最近怎么都看一些这么肤浅的书?
我想立马跳起来, 但克制了一下, 反问道: 那你觉得什么书不肤浅啊?
<红楼梦>>, 他说.
我说: 哦.
……
沉默片刻,实在气不过,又问:你没有看过,为什么说它是一本肤浅的书? 他看我有些情绪, 就顺势说了一句: 那你看吧.
此刻, 真想用一个故事给他讲讲我的感受, 但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经历, 只好作罢. 我确实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 我都是用我的左脑思考问题, 阅读让我的逻辑思考能力越来越强, 连老板都说我的问题和思维非常独特. 我能在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冷静清晰的分析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但却忽略了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的一面, 冷冰冰的数字和分析可能会让我在工作上更胜一筹,但在生活中,我绝对是一个无趣的人. 因为, 在生活或者婚姻中,对错并不重要, 情感才重要. 而情感,是不能用来分析的.
这是我在糖豆学院报名读书课的第25本书, 虽然并没有跟着老师的步伐每周五本,但也在努力跟进.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安妮特.西蒙斯>. 在写作上一直紧扣书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故事思维. 书中讲了很多故事, 有每个人都要学会讲的6个故事, 还有如何影响不情愿,不关心,不积极人群的故事, 即使是在阐述何为故事,以及如何讲故事的章节,作者也一直在引用故事. 所以书读起来并不困难, 因为全篇基本都是故事.
但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书中提到的某些故事虽然对于作者或者作者的听众来讲,具有很深的启发性,但对于接受非西方文化的读者来说, 似乎并没有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但作者的故事思维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而且, 他不仅阐述了故事的力量, 同时还强调了聆听的美德, 并很严谨的在最后三章提出了一个讲故事者该做和不该做的, 讲故事者的日常, 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故事思维.
同时,由于讲故事除了口头语言,还有肢体语言,表情,以及观众反应等等, 所以读书中的故事完全无法领会现场讲故事人的状态和听众真正受到的影响, 虽然书籍本身已经很努力的在营造这种环境和气氛, 但读者也只能望其项背.
对于想培养故事思维的读者, 以及想积累各种故事的读者来说, 书的实用性非常强. 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需求, 则可以当做故事说来阅读. 也会很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