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文阅读与笔记📚阅益书社
《万万没想到——用理科思维理解世界》——Day 3

《万万没想到——用理科思维理解世界》——Day 3

作者: 飞鸟逐溪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21:28 被阅读12次

读书时遇到自己近来困惑的难题的一个解答,幸福感就会蹭蹭往上冒。

今天读书讲到了创新,个人的想象力,上网的利弊以及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同“读书和笔记”相关的话题。首先介绍了写笔记的重要性,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钱钟书先生了。

1. 他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2. 借的书还掉,买的书送人,只有笔记永远保存;

3. 外文笔记共有178册,中文笔记与此数量相当;

4. 凡读书笔记,必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论文笔记则记下刊物出版时间(这样显然可以方便日后写作时引用);

5. 笔记之外,还有 “日札”,是自己平时的心得体会。

——《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杨绛

在我的印象中,钱钟书先生是那个时代里最“不接地气”的一个人,先生写了一些著作,业界评价很高,一般人不太能看懂,而唯一一本小说也不做任何解读,先生说写完之后就没作者什么事了,其他的交给读者好了。但是先生自己读起书来丝毫不马虎。他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笔记了。我经常会在微博上看到某某学霸的笔记是相当的有分量,我看到的是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呈现是学霸的日日夜夜和所有的思考过程。想象也是厉害了。

说起读书人,作者做了两种分类:

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通过各类考试,或者纯粹是为了娱乐。

另一种人读书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

这两种人最初的“智力”水平未必有多大差别,但是假以时日,他们的智慧水平将会有天壤之别。只有后一种人,才配被称为“读书人”。

至今为止,我自己的读书还处于作者定义的第一层次,如何向第二层次递进,以及要花多长时间,都是我在摸索和实践的,希望阶段性的小胜利能够尽快出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万没想到——用理科思维理解世界》——Day 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oi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