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趣又信息量大的书,读完掩卷,仿佛自己就坐在毕奇小姐的书店里,看着“那一群人”在面前晃来晃去,在书店进进出出。“嗨,老海!”“嗨,小勃!”他们简短地打招呼,然后各自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风风火火地来去自如。
这儿就像他们自家的书房,在这里读书、会客、访友、办朗诵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可以借钱、收信、托办事务……这是他们这群流浪在巴黎的文学圈的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毕奇小姐的性格就像她的面容一样,生动活泼,她乐于热心地为年轻的作家朋友们办事,想看着他们有所成就,想让法国的朋友认识自己祖国的新兴文学作品和作家,不知不觉间,她竟成了联结几个国家文学交流的纽带,“那一群人”后来真的走向了国际视野的文坛。就像别人说的,莎士比亚书店的文化影响比大使馆的外交影响力还要大。
毕奇的朋友们在她看来一个个都很可爱有趣,又都个性十足,乔伊斯、海明威、庞德、瓦乐希、纪德……如今他们一个个的名字都震烁文学界,不得不感慨莎士比亚书店曾有过多么辉煌温馨的旧日子。那些日子里,大家虽然同是“迷惘的一代”,时不时遭受着财务上的困难,但总是热忱地相互帮忙,一起渡过难关。在毕奇的怀念里,他们都是那么地惹人喜爱。
她的作家、作曲家、画家、演员、出版社朋友们风云际会,擦出了很多后来成为文坛逸事的火花,而她竭力帮乔伊斯出《尤利西斯》,则成了莎士比亚书店最负盛名的事情。前前后后多年,她为乔伊斯这本“禁书”的出版费尽心力,又出了他其他一些作品,俨然成了乔伊斯的义务经纪人。敏感、友善又天才的乔伊斯从她崇拜的作家变成了她的好友,而莎士比亚书店就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就像英国查令十字街84号的那家书店成为爱书人的圣地一般,巴黎剧院街12号的莎士比亚书店也是追慕文学名家往日风采的文化圣地,虽是时代使然,那个时候巴黎的英文书店不多,人们期待这样一个书店的到来,但毕奇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她对欧美英语系作家的关爱都是发自骨子里的,他们,是互相成全。
刚读过《流动的盛宴》,在《莎士比亚书店》里,我还是乐于寻找海明威的影子,他第一次到书店的情形、他怎样帮忙偷运禁书、他怎样打响名声、最后怎样在二战快结束时带人“解放”了剧院街和书店,真是好样的。
这两本书交相辉映,描摹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左岸的文艺风情,相较而言,《莎士比亚书店》这本书涉及的人物非常多,事件也丰富而精彩,别有味道,就像梁文道在序言中说的一样,是热爱欧美现代文学的人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那一群人确实都是“好家伙”,那时的他们,每个人都像一道绚丽的花火,共同点燃了不那么亮丽的时代天空,也筑就了一个璀璨的精神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