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主,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团队都是奋斗者,都能够以企业为己任来拼搏。
但一个组织中总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奋斗者。一个公司里的员工,一般会分为三类人:奋斗者、普通员工和惰怠者。这三类的比例基本上是20%:70%:10%,也就是271模型。奋斗者是公司的火种和车头,动力之源,要通过制度之外的人才关注,确保他们的动能不会消减。普通员工基本上以机制制度来管理,通过组织赋能,保证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胜任力和动力即可。而惰怠者,就像一蓝子水果里的烂苹果一样,往往会把个人的负面行为和情绪向组织传导,所以一旦识别到谁是怠惰者,应该毫不犹豫地清退,他们会对组织活力带来致命危害。
对于一个正常组织,我们至少应该建立两项机制,来打造留存奋斗者的环境:
首先,要有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评价体系
很多公司的价值观中强调「以人为本」,这没错,但是也没用。因为组织中既有“人杰”也有“人渣”,以人为本往往会沦为一句空话,所以要弄清楚“以什么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企业不是福利机构,企业是盈利机构,是生产力单元。在识别人杰的时候,不光是指业绩的结果因素,还包括胜任力和价值观等过程和行为管理因素。
其次,要建立以奋斗者为本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
这是说在薪酬管理和股权激励上,也要向奋斗者倾斜。向奋斗者倾斜在薪酬制度上,就要以成果管理为导向,在薪酬的浮动部分,按成果来界定薪酬多少,跟成果挂钩,而不是与工作量、辛苦等因素挂钩。在长期股权激励方面,也要避免使用传统的股权激励,因为传统股权激励和“以奋斗者为本”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必须走向合伙人制。传统股权激励,最大的弊端就是出现食利者阶层。他们可以不用再拼命干活,靠吃分红和拿股本增值就已足够了,这样会让原本的奋斗者变成怠惰者,反而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有效的激励是,在法律上的静态股权一定要减少,尽可能用动态股权,可进可退,可增可减,动态根据贡献和成果来优化,否则后患无穷。比较优秀的公司,像华为,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地减少静态股权的授予和收益,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组织应该形成一种人员的净化机制,一是要有价值评价体系,能够识别优秀的奋斗者,然后以他们为本,二是利益上向他们倾斜,让怠惰者退出,形成人员净化机制,这样长期下来组织的人效提升,组织充满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