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第8期写作特训营想法简友广场
“黄老之学”很厉害,直不疑就是典型代表

“黄老之学”很厉害,直不疑就是典型代表

作者: 小多故事烩 | 来源:发表于2022-10-09 11:58 被阅读0次

一天,有人向汉文帝检举,说御使大夫直不疑与自己的嫂子私通。汉文帝问他:“可有此事?”直不疑心道:“呵呵,一次比一次更卑劣了!”他神色淡定,不亢不卑地说出四个字,狠狠打了造谣者的脸。

直不疑

对于直不疑来说,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直不疑一直崇尚并精通黄老之学,并且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跟现代职场人一样,直不疑初入仕途时也没钱买房,与两位同事合租。

一天,直不疑正在宿舍看书,忽听有人喊道:“直不疑,你竟然偷我的包!”直不疑抬起头,对上了一脸愤怒的同事张侍郎。

看着直不疑一脸无辜的懵懂样,张侍郎更加来气:“我出去时就你一个人在,现在回来,我放在桌子上的包就没了!不是你是谁?”

直不疑张嘴欲辩,想了想又闭上了,他平静地问张侍郎:“ 包里都有什么,我赔给你就是。”

张侍郎说,袋里装有他平时攒下的银两,准备拿回家孝顺父母的。

直不疑也不多言,直接拿出等量两银子,给了张侍郎。张侍郎接过银子,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怪异,暗道:“看来以后要小心些了。”

直不疑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转身又埋头看书去了。

没想到,几天后张侍郎把银子还给直不疑,满脸惭愧地说道:“实在不好意思,是我冤枉你了!”直不疑却大度地说:“没关系,以后还是朋友。”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天李侍郎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慌忙赶回住处,草草收拾一下要赶回老家奔丧,情急之下拿错了包。

到家之后,才发现包拿错了!李侍郎一回来,连忙将包还给了张侍郎。

这下张侍郎懵了:“ 不是直不疑拿了我的包吗?他不是已经承认了吗?”他明白了当时的怪异感由何而来,心里很过意不去,连忙过来道歉,并把钱还给直不疑。

原来,那天直不疑看到李侍郎回来又匆匆离开,就猜想是他拿错了东西。心想,等他回来就可真相大白,面对愤怒的张侍郎,开口解释反而会愈描愈黑。

果然,清者自清,直不疑根本无需辩解。

汉文帝听说了此事,对直不疑赞赏不已,觉得他这种行事风格正是自己所追求的,于是开始重用直不疑。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是当时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流派,它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因而得名“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和农业急待恢复和发展。而黄老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恰好符合汉初统治集团的需要。

所以,致力推崇黄老之学的直不疑,看在汉文帝眼里就像捡到宝一样。“无为”的统治术,成为汉初政治上的一大特色。

黄老政治的实行,使西汉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封建统治得到稳定。

而直不疑也水涨船高,很快就升至御使大夫。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人看直不疑不顺眼了:“ 这家伙不管在哪个职位,都没有突出的政绩,可他凭什么压我们一头,升迁这么快?”

于是,那些害了红眼病的人,就跑到汉文帝跟前抹黑直不疑,甚至诬陷他和自家嫂子私通。

文帝是不太相信的,但三人成虎,于是,他喊来直不疑当面询问。直不疑一听,鄙夷地笑了:这些人真是越来越没品。

汉文帝见直不疑在笑,也不催促,等着看他如何辩解。

然而,直不疑不卑不亢,只说了四个字“我乃无兄”,就不再多说了,也无需再说。简短的四个字,犹如千斤重锤,一下子将谣言击得粉碎。

(《汉书》记载,直不疑朗声道:“我乃无兄!”)

既无兄长,哪来的嫂子?没有嫂子,何来“盗嫂”?谣言即不攻自破。

参考〔百度百科〕

西汉统治者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事事,不作为。无为一方面是“守而勿失”,对已经确立的政治法律制度,在一般情况下不作重大修改。

“无为”的另一方面,是在不伤害统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干预人民的生产劳作,使之休养生息。

直不疑的做法,可以说是特立独行,但他并不是盲目的“无为”,被动挨打,而是胸有成竹,对事态已经有了正确的判断。若不是相信同事的人品,他也不会这么淡定。

直不疑淡定面对别人的误解,根本不屑于与人争辩,这种强大的底气,皆源于他对黄老之学的精修。

相关文章

  • “黄老之学”很厉害,直不疑就是典型代表

    一天,有人向汉文帝检举,说御使大夫直不疑与自己的嫂子私通。汉文帝问他:“可有此事?”直不疑心道:“呵呵,一次比一次...

  • 黄老之学

    什么叫黄老之学,所谓黄就是黄帝,所谓老就是老子。 所谓黄老之学,就是把老子的一脉虚学思想扭曲为一种政治实务操作,这...

  • 黄老之学的由来

    “黄老”联称不见于先秦诸子之书,《庄子》《荀子》《韩非子》中提到黄帝与老子都是分开的。秦及汉初的《吕氏春秋》《新书...

  • 道教的兴起

    从战国始,黄老之学便开始盛行起来,并逐渐分衍为几个流派。当时,申不害论学本于黄老而专主刑名,韩非也喜谈刑名法术之学...

  • 资治通鉴

    韩昭侯任贤不徇私 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宰相,申不害原来是郑国卑贱的小民,学习黄老之学,研究法家刑名之学。韩昭侯用其为...

  • 先秦小记24|黄老之学

    【25/09】 今天上课老师说咨询师分为无为和有为两种境界。说到无为我感有第一点链接到的是李松蔚老师的咨询风格,但...

  • 晚年李白:复出无望断执念,自隐修道度余年

    李白崇道,晚年尤好黄老之学。他一生追求的“出仕报国,功成身退”的理想,显然深受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黄帝内经》书名释义 三

    1.黄帝 汉朝“托古” “其源亦远,其道亦 正” “黄老之学”汉朝,初期...

  • 【548】曹操:质任不代表为所欲为,马超就是典型反例

    乱世求存,总有些事物应运而生,如前文提及的质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兵源与产粮,本篇来补充点例子。 外剧任子 写...

  • 道家

    诸子百家之学兴盛于战国时代,最后一枝独秀、压倒群芳的,正是这个黄老之学。 道家之术,理论基础是“虚无”,实践方式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老之学”很厉害,直不疑就是典型代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pg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