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C30是从2017年6月1日买的,几乎每天都用,不一定是用来听音乐听英语,但是必须会用到降噪。第一个降噪耳机是索尼有线耳机,一旦使用,就发现自己离不开降噪功能了,有线耳机拖着一块电池,毕竟不方便。而一些头罩降噪耳机,又重又热,试戴过一次就放弃了。QC30应该是第一款蓝牙的入耳的降噪耳机。上市后就入手了。
QC30现在已经用了两年多了,有些地方已经开胶了,于是降噪耳机的更新换代提上了日程。一开始还是带着“性价比”的想法,找了各种备选的耳机作对比,有国产的,也有其他国外品牌的。价格都会比QC30便宜。我注重降噪功能,看了各种评测和用后点评,发现大家的说法不一,比如对于A产品,有些说是降噪效果明显,有些说相当于没有,莫衷一是。我也一直迟迟没有下了决定下一个耳机。
直到有一次我在一篇点评里看到www.rtings.com这个专业测评网站,从技术上进行详尽的测评。比如降噪功能,它检测了低音,中音和高音三个音域,每个音域所能降低的分贝都列了上去。当然它还进行了佩戴舒适度,音乐播放等等各种方面的评测,还进行了产品间的对比。
看了降噪耳机的测评总结,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下一个耳机选择如此艰难,因为QC30就是综合各项指标排名第一的,我现在已经买到最好的,再买只好没次一级的了。
我有点说服我自己为什么要买旗舰产品了。因为我在选择了花了太多的时间。为了追求性价比,我花了好长时间看了各种文章,比如淘宝里面的点评,“什么值得买”的原创文章。但是我始终没有意识到“我的时间比钱更值钱”,选择成本已经开始超过了产品自身成本。
只要追求性价比,就需要同时考虑价格和性能两个因素。如果只考虑性能,选择的决定就相对容易了。比如说选择总标准是三个:(1)降噪(2)蓝牙(3)入耳。关键指标是“降噪”。如果加上一个辅助条件“尝试新品牌”。那么选择可以瞬间决定,Sony的旗舰耳机WI-1000X。当然如果Bose出了QC30II,也许我会重新回到Bose的怀抱。
买旗舰产品的前提条件是,你是该产品的重度使用者。如果只是偶尔用用,追求性价比无可厚非。
就像我买电子书一样,一开始也是对比了好多品牌,国产的国外的。先是入手了Kindle 499元的版本。买了后,发现几乎离不开了,几乎每天都在用Kindle。所以当Kindle Oasis2一上市后就立刻入手。入手后就后悔为什么Oasis2不早点上市。在比如电动剃须刀,已经换了好几个了,现在用的是博朗9系,也是买了后悔,后悔为什么不早点买。
时间比钱更值钱。对于重度使用产品,直接买旗舰产品,会发现其实会更省钱。因为它节省了选择的时间,提高生活的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