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中提到:
【时至今日,如果有人拿刀把另一个人刺死,学者想问原因,再说“因为他自己做了这个选择”已经不再具有说服力。基因学家和大脑科学家反而能提供更为详细的答案:“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特定基因构造让大脑出现某种电化学反应,而基因构造反映的是从古至今的进化压力及突变的结果。”
会导致谋杀的大脑电化学反应,可能来自生物预设(deterministic)、随机或两者的结合,而并非“自由”。
人的欲望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感觉”到欲望,再据以行事。】
在2016年的时候,我突然发觉自己的念头是完全不受控制的,例如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高兴,悲伤,并不能由自己自由地控制,而且多数人也只能做到表面的控制情绪。当时我很绝望,我认为人类是可悲的,被一股神秘力量所操控,像提线木偶一样,身不由己。当时和一个朋友聊天令我记忆深刻,他说:“我确实很想心疼我的妈妈,可是我就是心疼不起来。”他想“心疼自己的妈妈”是因为在他的认知中这是对的,但是他“心疼不起来”是因为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意念。是的,我们不能决定自己是否高兴,是否有热情,是否有灵感,那些念头就像凭空突然落在我们的脑海里,不由自己……一天夜里,我在悲痛和绝望之中写了一篇日志,用无比直白的语言阐述了这一观点,很多朋友问我怎么了,在当时的我看来,人活着已经索然无味了……但是过了一年我删掉了那篇日志,希望自己能够忘掉这个观点,因生活还要继续。
最近读了《未来简史》,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解释令我诚服,但是,我却不在绝望了——
这段时间在研究“心学 ”,它提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想人类确实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念”,但是人类可以选择“正其身”“诚其意”,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
我们可以选择像一个儒者一样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劳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生穷尽努力和“仁爱”,做到“立三不朽”。
也可以像一个道者一样
“曳尾于涂中”而不“藏于庙堂之上”“无为而治”逍遥自在,长寿出世。
“儒”是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
“道”是人最接近仙的一瞬间
一个在世事沉浮中保持赤子之心
一个在失意混沌中找到心灵归路
现在的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创造艺术,以后可能发展到绝世的高度,但我依然相信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数据处理系统无法架空和操控人类,因为“心”“诚”“正”,因为“想象力”和“梦想”。虽然我至今依然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意义和终点是什么。但至少在有生之年,我能不为“科技所能控制的范围”而操控,在古代这叫“欲念”,而我们能做的还是像古人一样,一生修身养性,只为使“心之本体光明”,仅此而已,此生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