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风云际会的年代有人沉沦有人功成名就 | 明正德时代的苏州唐伯虎,

风云际会的年代有人沉沦有人功成名就 | 明正德时代的苏州唐伯虎,

作者: 舞英社 | 来源:发表于2023-10-16 09:44 被阅读0次

    朱厚照(明武宗,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出生于北京,明孝宗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

    朱厚照是明朝极具争议性的皇帝。他少时聪慧却玩物丧志,称帝后任情恣性,荒淫无度,宠信宦官,以致朝政败坏。在位时曾御驾亲征大败蒙古,平定宁王叛乱。1521年驾崩于豹房,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1]

    总评

    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明武宗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他最初信用“八虎”,终日醉心于淫乐,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以致王朝反叛四起。安化王、宁王相继造反。[8]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葬于康陵。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嘉靖元年(1522年)六月,陵园建成。

    唐寅(唐伯虎,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吴中四才子”之一。[1]

    他诗画双绝,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家世背景

    唐寅的先祖是前凉陵江将军,晋昌郡太守唐辉,所以唐寅也常在自己的书画上题名,“晋昌唐寅”的落款。隋唐时期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3]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幼名云,5岁时改名守仁,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其陵墓位于柯桥区兰亭镇洪溪鲜虾山南麓。[1][2][3][4]

    王守仁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父王华官至吏部尚书。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先后担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谪贬至贵州龙场驿丞。途经镇远时曾在紫阳书院讲学,并有书札留存。后迁瀘州县令,擢升南京刑部主事,历任考功司郎中,明正德七年,再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明正德九年,改鸿臚寺卿。明正德十一年,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守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在平定宁王叛乱之后,被封为新建伯,隆庆时期追封為侯爵,兼南京兵部尚书,后任两广总督,前往广西思恩、田州平定“叛乱”。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王守仁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地名“青龙铺”的地方,享年五十七岁。[5][6]

    王守仁倡导“心学”,主张“知行合一”,以“致良知”为主旨,开创了姚江学派。他的学说,在明代中叶后影响远及日本、朝鲜,其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传世。[4]

    ——节选自百度百科


    明代正德和嘉靖,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也是明代中期。

    所谓承平日久就总会有波澜兴起……

    当然,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也是朱佑樘的宠溺所致。毕竟朱佑樘一生就是一位帝后,而且只育有二子,而其中一个儿子又早早夭折,所以只有朱厚照这个独苗。而朱佑樘童年又是如此的波谲云诡,几乎随时都会有不测风云,大难临头。

    而自己童年吃得苦,受的罪,当然就不希望在子孙身上上演,于是娇生惯养在所难免。

    虽然朱佑樘在临时的时候给儿子留下了治平的大好河山,还有三位优秀的辅政大臣,但,奈何生在帝王家,又有言听计从,随声附和的宦官追随左右,他们是身边人,也是养育皇帝的亲人,甚至有的大有比亲人还亲。这样的关系,这样的亲密程度,又岂是那些不善于蝇营狗苟,阿谀奉承,动辄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古板着脸训人的文臣们来得更得皇帝心意呢?

    何况当时继位的时候,朱厚照才19岁,这样的年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有点叛逆和不羁,想要束缚他岂能得他的真意呢?

    于是,宦官自然就成了宠臣,他们各种迎合皇帝,各种顺着皇帝心意。

    所以,朱厚照,豹房一类的荒诞不羁的事情就是在这个王朝进行……

    毕竟,他年轻,左边是只会板着脸动辄用江山社稷想要挟的文臣士大夫,而右边则是曲意迎合的身边人宦官集团,还是当年的八虎,当然也是后来的跋扈……

    这样的比较,作为涉世未深的皇帝,自然会选择后者,身边人,养育自己的人,而且是迎合自己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

    这点我们可以从朱佑樘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的经历看出端倪,他如此依赖甚至眷念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这就是人性的心理归因,于是当万贵妃儿子夭折后,她无所不用其极的将朱见深宠幸其他妃子的子嗣都一一扼杀于摇篮之中,幸亏还有广西平乱被俘虏,后期充斥皇宫做宫女的纪氏在一次偶然的巧合中得以收到皇帝临幸而侥幸生下朱佑樘。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年号弘治,明宪宗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葬于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1487年即位。在位期间躬行节俭,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1505年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节选自百度百科

    当然,历史的轨迹从来就是波谲云诡,充满各种变数,也考验着无数的人心、人性。

    很多事情,都不完全因人的美好意志或者意愿所转移。但是,关键时刻又总是需要仁人志士恪守正道,用奇正之辩证手段,不测之办法才能最终赢得胜利的曙光。

    这个时代,有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的意气风发,当然也有他三次婚姻的巨大不幸,更重要的是他因卷入科举考场的舞弊案,又加上他年轻时张扬的性格而导致他终身不能出仕的悲惨境地……

    所以他最终只好买醉度日,跟他结伴的结发妻子早夭了,跟他后期结婚的妻子因为他卷入考场案而不甘落魄弃他而去,而最终在功名前途无望的时候,他毅然决然选择的风尘妻子,也不了了之,令人唏嘘……

    空有一腔才华,又与何人说?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2]——《警世》

    《桃花庵歌(6)桃花诗》——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世事难料,人生命运有时候不尽在自己掌握之中,有时候稍有不慎旋即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唐伯虎的命运又何止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不幸的单一代表呢?

    唐时的李白,王勃,汉代的贾谊,晁错,等等这些人又哪里是生得其时呢?

    但是,越是在某些人因为命运的打击而消沉时候,却有的人,通过隐忍,通过绝顶的智慧,又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

    王守仁,显然就是后者的代表。

    一介儒生,他出将拜相,以自己的智慧、机敏、坚韧,而一步步走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完人,以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多家的殊荣而冠盖满京华……

    是的王守仁、唐伯虎,都处在这个风雨跌宕的时代,而他们的命运不尽相同,他们都经历苦难,而最终唐寅诗酒落魄、郁郁不得志,但又明智的装疯卖傻躲过宁王的反叛大军,至少他还清醒的判断了形势,没有做冤大头从庐山出发跟永王起义的李白。他最终留了一半清醒一半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在落寞中远离了尘世间。

    而王守仁则是在功成名就,而且在龙场悟道,又在江西平乱中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最终成就儒家的集大成!

    时也、势也、运也、气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是的,放眼历史,很多人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也跟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不能单一的去看、去想当然。

    当然,我们同样可以从历史的一些细节和蛛丝马迹中发现伟人的精神的伟大和不朽。

    他们建功立业,绝非易事,都是受尽磨难和艰辛。

    我们唯有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的磨砺自己,砥砺奋进,同时还要韬光养晦,使民以时,我们才能拥有厚积薄发,一锤定音的深厚力量……

    ——力 2023年10月17日 癸卯年九月初三 周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云际会的年代有人沉沦有人功成名就 | 明正德时代的苏州唐伯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y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