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心灵鸡汤,看了之后发现我也很需要。
考上大学之后我过了半年的蹉跎岁月。大学之前的学习只为考大学,考上大学之后我该做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没有了目标,大学生活对新生又是如此的新奇,没有了奋斗目标之后学习显得可有可无,逃课、60分万岁、各种跟风,总之那半年好像无头苍蝇,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没有学习的动力。其实不止那时候,每次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总会虚度一段时光。
这本书的前四章让我更清楚地看见自己,同时对学校和家庭教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不管是家还是学校,一旦孩子成了小学生,成绩几乎就成了家长亲友之间避不开的话题,成绩优秀的孩子处处都有着优越感,家长也倍有面子。总之学习几乎成了所有人关注孩子的全部内容,导致孩子都不能全面的评价自己。身为老师,我之前也对学习不好的孩子很头疼,尤其是调皮的,有时直接把这些孩子归为品质问题,现在想来多么心痛,可是这样的评价依然在校园里盛行。一个备受打击的孩子哪里有继续前进的动力?
当然学校里也提倡全面评价学生,同时也有一系列条条框框,符合的才可以,由于考核老师时成绩是主要标准,那么对于学生的考核老师们也很难在学习以外的方面倾斜。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学生人生目标和梦想规划方面的引导都非常少。利他可以让孩子体会生活的幸福,梦想是指引孩子一生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家庭教育中包办屡见不鲜,孩子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可以操心的事情,自然也很难体会到付出的美好自己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学校和家庭也很少把孩子的学习和他们的梦想联系起来,仅仅以分数为目标而不是他们能创造的价值为引导,所以孩子们最终也只能阶段性的努力。
关于梦想可以和理解六层次联系起来。以上的反思提醒我不管是对自己孩子还是学生,都应该全面看待,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系统的强大支持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