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前儿童任性是心理需求的体现

学前儿童任性是心理需求的体现

作者: 赣西小城 | 来源:发表于2017-08-17 00:35 被阅读0次

学前儿童任性是心理需求的体现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玮玮偶见表姐为丹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玮玮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玮玮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玮玮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 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玮玮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 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 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最后,父母要想解决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就得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找到孩子任性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杨志峰

                            2017年8月17日

相关文章

  • 学前儿童任性是心理需求的体现

    学前儿童任性是心理需求的体现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

  • 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回归趋势

    学前教育课程观念体现了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其中,儿童生活和儿童生命是学前教育课程观始终关注的两个主...

  • 幼儿园之旅

    为了学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为了更好地观察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亲近幼儿,增强实践学习。从这学期开始,我...

  • 儿童的心理需求

    儿童的12个基本需求: 睡眠、安全、饮食、光亮、大自然、空气、同伴、水、活动、慈爱。 又到周六,各位爱学习的妈妈们...

  •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解释从初生到...

  • 365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儿童心理学诞生基础。发展心理学前身是儿童心理学。 诞生思想基础。新的儿童观来自于人...

  • 【学前教育系列笔记】学前卫生学(一)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儿童,增进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

  • 谈谈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1.1 对学前儿童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了解 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0-6岁儿童的教育规律。幼...

  • 儿童绘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作用

    1、绘画能够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绘画是儿童美感认识功能的一种体现,儿童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

  • 情绪情感

    一、情绪情感对学前儿童的作用。 1、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任性是心理需求的体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zw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