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的导演说这个纪录片他不用配乐,纪录片上映了,果然没有配乐。
看《二十二》之前最好要看一下《三十二》,同是记录中国幸存“慰安妇”的影片,两部的基调却是不一样的。《三十二》这部仅四十几分钟的纪录片,记录的是韦绍兰奶奶和她混血儿子的现状,奶奶的生活,用她的话来说“没有谁能比她再苦了”,可奶奶的心态却比常人更加乐观,她对这个世界满怀憧憬与希望。她说“这世界红红火火的。我要活下去,吃野菜也要活下去。”
《三十二》的整体风格是积极的,而《二十二》则是有些沉重的。《二十二》的开头和结尾罕见地有“音乐”声,镜头拉进,原来是张改香奶奶的葬礼,带有浓郁山西特色的葬礼。导演郭柯说拍摄开始的那场雪,突如其来地推动了整个拍摄进程,好像冥冥之中有如天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幸存的老人们大多数的生活都是如此,在村落里孤独地生活,日出而起,吃饭,静坐,靠着破败的墙根晒太阳,日落时分,村子里炊烟袅袅,村口老树上的寒鸦形单影只,偶尔有一两只飞鸟掠过。夜幕降临,一切都归于沉寂,老人们躺在冰冷坚硬的床上歇息,又度过了平凡的一天。日复一日的生活,她们孤独地老去,孤独地死亡。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纪录片中,大多数奶奶还是能和自己的后人生活在一起,尽管她们的内心无人知晓、无人理解,但至少她们的身边还有许多温度。最触动人心的,可能要数海南那位独居的奶奶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那位独居的奶奶去世了,睡着睡着,就走了。常常来看望她的那位日本女孩,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奶奶的窗前痛哭起来。
她说这位奶奶在她帮助的受难者中很特别,她一个人生活,一个人重复着日出日落,她一个人孤独并痛苦着。他们这些志愿者尽管每个月来看奶奶一次,但谁都知道,这些远远不能慰藉奶奶心中的伤痛。试想一下,一位孱弱的老人,每日起床吃饭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天空,身旁没有一个可以诉说之人。夜里对着青灯,看着灯火摇曳在破损的墙壁之上,等到难得的困意袭来,才去熄灭了灯光。若是下了场清冷的雨水,寒风席卷陋室,冷雨敲打残窗,老人的破旧棉被一定更难暖和了。
谁无暴风骤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老人们的心里总是孤独的,她们埋藏在心中的伤痛,无与人说,也不愿再提及。但是只要不涉及她们最敏感的话题,她们就像所有平凡可爱的奶奶一样,善良,热情。一位善良的奶奶收留了许多流浪的野猫,将自己的吃的分给它们,哪怕自己不吃也要让猫儿们吃饱。她和自己的孙子一起看《西游记》的画面实在温馨,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谁能看出这样一个快乐的老人曾经历过那样残忍的伤害呢?
“爱兰女士”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她不平易近人,甚至有些凶悍。导演和摄制组的人不叫她奶奶,都叫她“爱兰”或者跟她养女一起叫她“爱兰女士”,她喜欢听这样的称呼,每次导演他们叫她,她都是瞪他们一眼,然后笑一笑。“爱兰女士”曾经是红色娘子军,杀过日本人,后来她被日本人无情残忍地摧残,不幸成了残疾人。但“爱兰女士”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她每天都在坚强地活,有希望地活。她重视荣誉,将国家为她颁发的勋章视为最珍贵的东西,她知道国家关注她照顾她,所以她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看到她们,才会明白,其实日子并没有那么难过,我们如今的生活是那样地美好。我们无法想象她们所经历的苦痛,她们抑制不住的泪水也在告诉我们,她们从未忘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们最后的人生,只有快乐。
她们对这世界还充满希望,她们还渴望快乐。用爱去关注这些老人吧,让她们能不再那么孤独。最后,向这些可爱的奶奶们,致敬!
文 | 三度&渐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