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等公交,时间一分一分流过,公交车没有来的迹象,内心开始慌乱。“再不来,上班就要迟到了”“我得准备打的士了”……脑海中的声音越来越多,在抬头看向对面马路时,看到了那棵树。
树枝的一侧随风轻轻摇曳,另一侧却有着坚定的稳稳的力量。任外界风吹雨打,它毅然站立,不慌不忙,不紧不慢。
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慢慢平静,公交车没过几分钟就来到了。
安静下来,一切都会好。安静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内心不再慌乱,让一个人有归属感、力量感、安定感。
一起走进《安静的力量》。
这本书讲述的仅仅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照顾他关心的人,完成他的工作,并且在这个疯狂加速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方向。
在书籍的封面写着:我们所有的困扰都是因为我们无法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
◆抽离
拥有安定的心,你才能享受生活,才能拥有当下的一切。
在喧嚣的都市穿行,在忙不完的节奏中负重前进,我们经常有一种感觉:即使我们全速前进,也永远没有能力追赶得上我们要追求的东西。午夜梦回,我们辗转反侧,也会一时陷入迷茫:这样的生活,值不值得?
本书的作者皮克·耶尔,29岁已经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工作精彩、住在繁华街道的公寓,随心所欲地旅行……但是作者却感觉自己“像一个到处为世界和平奔走疾呼却言行不一的人”。
本书开始,作者前往圣加布里埃尔山寻访“过着静止的生活,体验着静止艺术”的科恩。
而科恩诚恳地告诉作者,到这遥远而又静谧的地方居住,并不是出于虔诚或是追求纯洁,这只是他找到的最为实用的办法,以摆脱长期困扰自己的困惑和恐惧。
前往止境并不是让你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从中抽离,这样你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对世界爱得更深。
◆冥想
庄子说“吉祥止止”,第一个止是止境,第二止是静止,也就是说,吉祥会停留在一切都静止了的状态。
本书中,作者认为,止境——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静坐,“通往一种止境,是认知世间万物的壮游。冥想是与世间万物相爱的一种方式。”
作者说,我们可以每天花几分钟来练习冥想,什么都不要做,只是观察内心涌动翻滚的感受。可以每个季度抽出几天时间去度假,或者是到森林里漫步,唤回比此刻或者自我更深刻的东西。甚至还可以像科恩那样,试着找到一种生活,那里没有舞台和表演,一种比文字更为深刻的方式提醒你,谋生和生活有时相差甚远。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当一个人保持安静、冥想或者静止状态时,宇宙万事万物的力量都会源源不断的回到你的身上来。那么现在,安静下来,体会一下与万事万物谈恋爱的感觉吧。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活在当下,享受心流忘我的状态,他可能在消耗自我、对抗、内耗、拉扯,那么就不能获得宇宙万物支持。
◆力量
安静下来,我们是在生活,而不是谋生。
静的力量,会慢慢显现在一个人身上。透过一个人的语言、肌肤、呼吸、眼神,甚至他所分享的音乐、照片,他所拥有的一切慢慢渗透出来。
作者说:记得有一天,我看完马克·罗斯科的一个抽象画展后,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被吸入到那平静的表面之下,看到一个无底的深潭,充斥着各种色彩。
一个人的外在都是他内心真实完整呈现。我们只要看他的眼神、气色、衣服、身材、谈吐、语气等,就能推测他是个怎样的人。
李雪老师的直播,给人一种安静稳定的感觉。因为李雪老师在解决问题的背后,用一种安静的眼光在看、在剖析,具有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可以让人清澈见底地看到事物本相。她在平静中传授我们事物的经验,给予内在的力量。
照片可以传递情绪。UP读书会创始人子木说,李雪老师照片,安静的暴风眼,却有摧枯拉朽的力量,剩下自己与之坦诚相对。对此,李雪老师的拍摄心得是:安静的感受,认真的构思,谨慎按快门。
◆灵魂
安静下来时候,内在的灵魂会冒出来。
子木分享了李雪老师关于避免投资的方法:当某一个投资的消息让头脑兴奋时,坚决不去投,因为让自己宁静的内心掀起波澜的事,要谨慎。如果这件事让内心感觉平稳安定,那么会愿意花时间研究熟悉。
下一次,当我们在碰到投资项目时候,不要急于决定;如果没有相关投资知识,没有专业朋友指点时候,你还可以依靠自己直觉,让自己安定下来,头脑不再燥热时候再做判断,这会比你上头时胜算会大多。
长时间静坐让一个人进入到内心世界中来。我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问题是深藏内心。如有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闭上眼睛,安静下来,问题答案自动浮现出来。
你还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在晚上睡觉前想着你的困惑,梦境会给你答案。梦境是调动潜意识,在足够放松、安静时会打开潜意识,调动一切力量帮你解决某个问题。
《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安静下来,我们可以听到雨声、风声、树叶哗啦啦声等各种声音,宇宙万事万物发出的声音组成大合唱就是天籁之音。
大自然发出各种生物气息,天地间才有美妙的合唱。只有内心安静有力量、安定从容的人才有机会能欣赏到。
◆安息日
17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
我们一天接触的信息量比莎士比亚一生接触还多,一旦被来电打断,我们需要25分钟才能恢复过来。但是,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打断每11分钟就发生一次,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不能跟上自身生活的步伐。
其实,那些站在科技前沿的人,最懂得在生活中共限用科技产品。致力于让世界加速发展的人,同时也对放慢生活节奏的价值更敏感。
谷歌公司有很多员工自我空间,包括运动、休息、瑜伽、冥想等。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会坐在空无一物的冥想室让自己放空,然后决定产品运用哪款设计。
其实在硅谷,很多人每周都会过“互联网安息日”。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一早上,他们会关掉自己大部分的电子设备,只希望在开始新一周工作时重拾方向感与平衡感。
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互联网安息日。在安息日这天:放掉手头工作,好好休息。
我们不是因为忙,而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花时间静止,去做冥想,去让自己安静下来,所以才导致自己没时间这个结果。
无休止的忙碌,会让头脑判断力下降,心情糟糕,效率更低。如果每天让自己处在安定的状态,听音乐、运动、休闲、冥想,随便哪个都好,把大脑从日常琐碎中解放出来,大脑会更加聪明、高效、做出正确判断、节省大量时间。这才是真正的因果关系。
◆归家
一个人习惯止境的生活状态后,内在的归属感,安定感越来越多,仿佛踏入一条归家的路。
要回到安静,其意义不在于为圣殿或者山巅奉献什么,而是把那种安宁带入喧嚣复杂的人世间。
在我们做决策时,安静思考,让我们发现更清晰的答案。
当我们写作时,踏入止境,会发现自然涌现的思绪比自己寻找的更新鲜,更加有想象力。
作者在最后一章写到:我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一味追求速度的年代,没有什么比慢活更能带给人活力。在这个让人分心的时代,没有什么比专注更能带给人富足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什么能比安静地坐下更为紧要。
静下心,沉住气,“择一事,终一生”,就是在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