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周末,加之前些日子也的确有些忙碌,所以直到今天,也就是九月初十,才把单位退休的几位老前辈请了过来,共度一下重阳。不知道过节与过生日是否相似,如果不能当日过,则要提前过。这次晚了一天度重阳,总感觉心里惴惴,好像唐突了这些老前辈们。好在他们的涵养都很好,并没有些许不悦表现出来。
除了从小到大一次次的毕业,并没有身份上与某一个单位脱离关系的经历,也就无从体会老同志们再回到原单位时的心理状态,想来不会是大学毕业之后再回校时的做客感觉吧。因为他们到了之后,不需通报,也不需向导,便很自然的到曾经共事过的老战友老弟兄那里去开心的叙旧,竟如主人般自在。看来对为之献身了一辈子的职业,到底还是存在着极深的热爱,一接触到了熟悉的氛围,就很快进入了熟悉的状态。
说来惭愧,即使口口声声说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对待这些老同志们,却也像如今对待许多事情一样,越来越有些敷衍的味道,除了重阳春节的例行慰问之外,似乎再没有什么纽带,把过去与现在衔接。人难免会老的,不知待我退休之日,是否会立刻便与原单位划清了界限,变成了几乎没有组织归属的孤家寡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听老同志们说着他们的工作经历,他们所见识的人和事,与现在相比也并无多大的区别,所接触的还是那些狡诈与凶残、无赖与无奈,只不过事是而人非,他们所提到的那些姓名,已经几乎完全在过往中代谢干净了,除了老同志们共同的记忆里,在其他的地方就像完全不曾存在一般。这也是自然使然,如今我们正当壮年,过得生龙活虎,但慢慢地也会退出壮年们的视线,变成过往。
退休的老前辈们,有四零后,有五零后,也有六零后,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时光在成长于不同年代的人们身上,刻下了不同的岁月痕迹。他们的个性也就带着些不同时代的社会特性了,这些特性随着时间的积淀,也越来越鲜明。而我们这一代人退休之时,又会是哪一种模样呢。
人一直有两种错觉,一是不会老,二是不会死。看着年过古稀的老同志们依然精神矍铄,步履如飞,开始有些担心自己老来的样子了,也就更有些珍惜壮年时光的冲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