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网初25谢承琼坚持分享43天
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那会儿,经常跟搞艺术的老师打交道。
有一次,邀请“故事大王”伯老师去做典型宣讲。回来的路上,伯老师说,要告诉我们一个长生不老的秘诀。同车的人都竖起耳朵,津津有味地去听。伯老师停顿了下,清了清嗓子,冒出八个字:保持呼吸,不要断气。全车人狂笑。
今天回想起来,伯老师能让大家笑起来的艺术,在于他抓住了人的好奇。
好奇,是语言的艺术。
我们总是说,要把话说对,不要说错。其实这说对,不是艺术,它还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用官方一点的词来说,叫得体。而好奇,旨在于把话说好。是技术上的更进一层。
面对谈话者,我们不仅要抓住对方的好奇,更要表达出自己的好奇。从语气上看,好奇大多是疑问句:你怎么想的呀?你怎么看呀?等等。从词性上说,好奇又通常会与大概、或许、有可能等不确指的词语相关联。
习惯确指是我说话的通病。
拿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常委会上,领导讲代表建议的办理,说有的部门为了追求满意率,打感情牌、关系牌。审新闻稿的时候,我把领导的讲话提炼了一下,用这样的句子表述了出来:倒逼政府部门把打关系牌的功夫花在建议的办成办好上。交给领导审核时,领导在原句的基础上,做了小小的修改:倒逼政府部门把绣花功夫花在建议的办成办好上。一个词语的改变,听上去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打关系牌,明明确确,毛病问题说得死死的。绣花功夫,余味韵长,慢慢体会吧!
这,不就是不确定的艺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