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听风,正是采菱的好时候
通洋河畔浮生繁华,古青墩外车水马龙,有时候就像是一场云林雾海的梦。在这梦里,中秋是个特别的日子,游子归,情人聚。而对异乡漂泊的人儿来说,青灯孤盏,诗词当酒,也是件苦中有乐的事情。就像是林语堂先生说的,“诗又曾教导中国人以一种人生观,这人生观经由俗谚和诗卷的影响力,已深深渗透一般社会而给予他们一种慈悲的意识,一种丰富的爱好自然和艺术家风度的忍受人生。经由它的对自然之感觉,常能医疗一些心灵上的创痕,复经由它的享乐简单生活的教训,它替中国文化保持了圣洁的理想。”这里选了我自己最喜欢的十二首诗,送给中秋不能陪同父母爱人的各位。人生之路漫而修远,读诗使人灵秀,四季皆持芬芳,你我各有光芒。
1李白《静夜思》等三首
李谪仙写月的诗篇很多,虽然未必是应中秋之景,但其行文汪洋恣肆、情感灵犀一点,这天才横溢让多少骚人墨客折服,又叫多少中华儿女传唱。这其中《静夜思》一首也许是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乃至习汉语者最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乍一看平平无奇,再一品大音希声,寄托了古往今来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难怪唐伯虎在《把酒对月歌》里写到“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杜甫诗一首
杜工部是伤感的,这种伤感原是境遇,后来又成了气质。同样是说白露,我更爱的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因为,一听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多么乐观的人,也会突然沉默起来。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张若虚诗一首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先生说得好,“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充盈着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低落,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刻,月光注视着哪里,我们的心就在哪里。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两年的节日,和莫小姐总是聚少离多。去年今日,犹记得我在朋友圈那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此去经年,又是人分两地,想起的却是莫小姐最爱《红楼梦》中的“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