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不装(安读《庄子》第二十篇)

庄子不装(安读《庄子》第二十篇)

作者: 安歌林 | 来源:发表于2018-05-04 22:54 被阅读0次

庄子不装(安读《庄子》第二十篇)

外篇之十三《山木》

《山木》共分九章,主旨是人生多有忧患并提出解决之道。

人的一生当中难免有忧患,我认为绝大多数都涉及“名”与“利”(此处的名利是中性词,不褒不贬)。庄子在本篇所提及的忧患,皆因名利而生,其解决之道在当时有用,在现今社会同样可行。

关于仕途:

首先,庄子的弟子问他,林中大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山中大树因为无用而免遭砍伐),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庄子故友养的鹅因为不会叫而被杀了做菜),这两件事中,“材与不材”造成的结果竟然完全不同,这该如何是好?到底要不要做有才之士呢?庄子故意先回答一个“错误”的答案,周(即庄子)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可是马上又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他说,我庄周是选择处于材和不材中间,不过处在材与不材中间看似妥当,实际上是很累人的啊!弟子瞬间懵逼了,那到底怎么办啊?庄子最后才说,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小子你记住了,一切顺其自然。现实里,某个朋友曾有过类似的纠结。他在公司董事会里被夹在两派人中间,开始以为做个和事佬、当个骑墙派就可以保全自己,没想到得罪了所有人。后来,他干脆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没想到不但缓和了同事关系,还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从这个例子看出庄子的英明,他从不赞同其他派系提出的“中间路线”,因为材与不材之间未免乎累,所以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免受其累。

其次,庄子说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即使有功也变无功,功成但不晓得身退的人和扬名但不晓得谦让的人,定会迅速身败名裂。谁能将功与名之利归还给众人啊。说的是好大喜功、居功自傲、高调行事的人必遭妒恨。

再次,庄子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时机不到、火候不足之时,需要韬光养晦,哪怕夹起尾巴做人。

第四,庄子说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爵位利禄都是别人给的,原本并不属于自己,只是因缘巧合让我得到这些外物而已。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人民的名义”(不多说)。

关于交友:

首先,庄子说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依仗他人容易被拖累,被他人依赖容易有担忧。前半句说的是担心“靠错了码头”、“站错了队伍”,后半句说的是担心“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锤”。独来独往是一种可贵的自由。

其次,是最有名的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间的交往虽然淡薄如水却情真意切,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甘怡如酒却容易断绝。很多人不理解“淡如水”的涵义,以为说的是清淡寡口、无情无义。大错特错!君子之交,看淡的是名利的吸引和互相利用,否则,都是台面上的酒肉朋友而已。

再次,庄子说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不遭受自然的损伤是容易的,不接受他人的利禄是困难的。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要衡量一下自己能否报得起,对方给的是否糖衣炮弹。交友须谨慎,孔子特别说要慎独。

关于做人: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虚己”说的是无欲则刚。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说的是要返璞归真。潮流常变,朴素纯真的东西永远不过时。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即干涸)。这让我想到了“看杀卫玠”。声名远扬是需要底气支撑的,有时候甚至会付出代价。我想,做事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至少不给自己惹麻烦。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做善事要出于本性而不要为了拿出来炫耀。做好事不留名,你也别把它发到朋友圈里。

最后,本篇第八章说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庄子借此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迷惑而使自己身处险境,小心为上。

由上可见,本篇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之处甚多,值得多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不装(安读《庄子》第二十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jd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