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地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支持和鼓励,我们都希望去得到别人的爱,我们也希望别人能够去看到我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
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去给予别人,去爱别人,去欣赏他人,从而去激发他人内在的无限的潜力。
我们爱一个人,我们叫看人之大。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真正具备爱的能力。
我们经常抱怨,为什么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却得不到别人的爱,因此会产生内心的失衡。
但是我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爱是由你本人发出去的,辐射出去。你的爱辐射出去,然后经由对方接收到之后他再反馈,再辐射回来。爱是源于我们内在的一种强大的力量。
同样,爱也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的,爱是我们每个人固有的一种本性,爱是很难被定义的,爱是一种內在的体验,它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愛也是行動,愛是基於我們意願的一種行動。
那麼欣賞之愛呢?它是廣博的,它是不分彼此的,不分對錯的,每一種不同的事物,它都有兩面性啊,都有可變化性。所以呢,任何事物它都是一種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美和丑。往往是美中有丑,丑也可以變成美;善中有惡,惡也可以變成善。任何的美和善的事物本身,就包含着不美或者不善的另外的一面。那麼,我們凭什麼認定一件事情是醜的而不是可愛的呢?
我們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挺有愛的,但是往往我們對於這種愛的定義是有局限的。那麼我們對愛呢,經常會有一些誤解。
第一個誤解,就是我們把愛自己當作是愛別人。比如說領導會跟下屬去講,我很關心你,但是你不聽我的話。領導者自認爲對下屬很關心,其實這個時候他是在責备下屬。領導者,他覺得他很愛下屬,他其實呢?真相是她愛的是他自己,他愛自己的想法,愛自己的觀念,愛自己的高大形象。
而欣賞之愛,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身上,愛的是對方的優點,而不是愛自己延伸出去的優點。
我們對愛的第二個誤解,就是把依赖当成爱。
當一個人得不到另外一個人盡心盡力的照顧的時候,他就會覺得自己不完整。
當他無法正常的生活的時候,它就形成了一種依賴。
有的人呢,他經常會說,當她失戀的時候,他說我不要活了,沒有了她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呢?我太愛他了,這其實是一種消極的依賴,而真正的愛他不是這種消極的依賴,它是一種自由的選擇。要給自己自由,同時也給對方自由,這種愛呢,才是一種真正的愛。
而依賴呢?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愛。消極依賴的人呢,整天就忙着去尋求別人來愛他,以至於根本就沒有精力去愛別人,就像一羣飢餓的人,他每天忙着去向別人索要食物,而自己沒有一點點食物可以付出。他們的內心就像一個無底洞,永遠都填不滿,永遠都沒有滿足感。
我們對愛還有第三個誤區,就是很多人會經常很容易把喜歡和愛混爲一談啊。
舉例說明,比如說父母,他不喜歡孩子的某些習慣,他严厉地要求孩子去改變。但是有些孩子卻認爲父母不喜歡我的某些習慣,他因此而責備我。所以都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這其實就是一種對愛的一種誤解。其實父母他只是不喜歡你的某些行爲,並不是不愛你。
愛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愛。喜歡的理由呢,可以有很多,而且各不相同。愛一個人呢,就是愛他的整體,而喜歡一個人呢,喜歡的往往就是局部,愛是沒有標準的,而喜歡的卻有很多的標準。愛是帶有關心的,焦點是在對方的身上,而喜歡呢,是因爲喜歡自己的感覺,焦點是在自己的內心的感受。
當你擁有深深的愛的時候,你會很容易感恩。愛是一種周而復始的過程,愛的目標它可以是愛自己,可以是愛你身邊的人,也是可以愛你身外的無數的人和物。
而這種欣賞的能力呢,是因爲與生俱來的愛而發生的,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人性的一種本能。
而一個不懂得欣賞的人呢?事實上,他是把天性當中的那份深沉的愛的能力把它塵封在心底了,他主動的放棄了愛的能力,
所以欣賞之愛是擁抱所有的走進你身邊的人,以及擁抱一切和你生命發生交集的人。不分對錯,不分美醜,沒有任何的理由,沒有條件的去欣賞每一個人身上的那種優點,去欣賞每一個人的可愛之處給你帶來的感動。
從今天的這點啊,愛的能力啊,你有收獲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