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谈“功利化读书”色变,总觉得这个词污染了读书的清白之身,一脸的不耻。
也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的书,看到了那么多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关键不在于读了多少书,而在于有过多少行动!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之前看的奥也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关键词是“读书笔记”,教会你怎么去读透一本书。而《实用性阅读指导》这本书的关键词是“行动力”,教你的是如何把书中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在读此书的过程中,自己也按照作者的建议一步步的写出自己的行动目标,写出具体的实践方案,也在一步步的向着目标前进。
《实用性阅读指南》更偏向对于商业类书籍的应用,因为看文史,小说类的书,真正让你可以具体写下自己的行动目标,实践方案的很少。本书更加适合近期生活迷茫,不知道如何找到事业方向,更倾向于通过读书获取更好的成长的人。
本书共分六部分。
第一 提出论点——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关键不在于读过多少书,而在于有过多少行动。
第二 讲解读书技巧
第三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
第四 读后如何记忆
第五 重点内容——如何实践“MOVE! MOVE! MOVE! ”
第六 实例说明
这里就重点讲解下第二、第四、第五部分,因为思维导图我一直在应用,好处不需要在此详细述说。第六部分作者举例几本书,自己如何从读书中获得实战经验。
读书技巧
1、预备期—学会提问
只要一有问题,人类的大脑就会想要找出答案。
作者建议大家在阅读一本书之前用20-40分钟的时间先来思考几个“问题”:本书的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哪些内容对我下一次的书写,演讲,工作有用?如何解决现时出现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提高×××的问题,能够×××的方法有哪些?而不是拿起一本书就从第一页开始翻阅,读完了最后一页,前面的也基本上都忘得差不多了。带着主动意识去读书,你的大脑会有意识的寻求答案。就像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列了如下几个问题,“这本书的论点是什么”,“这本书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有什么区别”,“这本书的哪些内容是对我来说影响最大的”,“我将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以后可以应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列出了这几个问题后,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很明显的就带着批判性的思维看待书中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中判断此文是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看完了整本书,我也没有忘记前面的内容,读完后整体的构架也比较清晰。
2、时间限制法
有时间意识的话,效率会迅速提高。我在读《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时间,曾经计算过一个小时大概五十页的纸,所以有每天定下时间去阅读,阅读的效果和后期记忆也明星好很多。比起随意的拿起一本书翻阅,注意力更加集中,效率也更加的提高。
3、二八法则
社会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由百分之二十的人把握——帕雷托定律,也就是著名的二八法则。作者提出在阅读的时候,一本书的重点,甚至是20%里面的4%,也就意味着一本200页的书,需要吸收的精华也就是8页。尤其,是在我们阅读商务类书籍的时候,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而是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们要学会舍弃非必要的部分。这对自己来说,是个挑战,我往往是一字不落的看完,生怕丢下了只言片语,对书的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了读书的速度缓慢,看了尾丢了头。我想这个也是想要达到速读和精读的前提吧,掌握了这个道理,才能学会如何去速度和精读。
4、有效的输出
输出方式包括演讲和书写。这两种方式就是想要自己学会,先要教会别人的最好实践方法。通过输出的方式,才会有意识的让自己梳理框架,找出重点,并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是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办法。
5、“超并列“读书法
作者建议丢弃一次只读一本书的习惯,采用“并列读书法”——在不同场所读不同的书,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阅读几本书。洗手间的时候读一本,上班途中读一本,工作休闲时读一本,睡前读一本。短短一天时间内,多次阅读不同书籍,这样一来头脑也不断转换思考,反而对书本的印象更深了。这个方法我还在实践中。一般早上起来会浏览下新闻和公众号。上下班途中会听书,上班休闲时浏览公众号,睡前看商务类的书籍。每次看之前就会拼命想之前的内容是什么,而且不断的思考,对不同的知识点,有时也会融会贯通。《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一书中的观点,是一年阅读365本书,目前还未读,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这个观点。
6、书非买不能读也
作者提到,有时,一本书你读第一遍时没有意识到的地方,第二遍时才有所领悟,读第三遍才能明白书的真正价值。借的书只是那一段时间拥有,换回去就很难在去读第二遍,第三遍。所以,建议买回来的书,可以多读几遍,当然,这个最好是好书,是值得多读几遍的书。《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目前看了应该有五遍了,每次读的时候都能有不同的收获。思维导图也是涂涂画画,修改了好几遍才最终得出最简洁的一张。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对此,深有体会,应用也比较多。读此书的过程中,也是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对于对书的整体把握和分析很有益处。
读后如何记忆
1、考前突击——反复记忆
记得大二那年考导游证,三本书全靠背,有的同学提前一个学期看书,也有的提前三个月,也有的提前一个月,而我,提前了一个星期。那个星期我才开始看书,然后每天狂背,就靠着那么几天的反复记忆,最终考的竟然还可以。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大脑为了自我保护,会不断删减记忆,如果不删减,不到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20分钟后,遗忘42%;1小时遗忘56%;1天过后,甚至会忘记74%的信息。所以,更好的记忆就是反复。那些提前几个月看书的同学,反而到最后记忆会混乱,效果还不如我这几天的突击学习,就是因为我不断的反复记忆,凭着这些新鲜的记忆反而更好的通过了考试。临时抱佛脚还是有道理的。
同理,也是告诉我们,想要更好的记忆,就要去不断的反复阅读,去记忆,尤其是在刚开始那几天。
2、马景涛—用生命来演戏
大脑中有两个小部件,一个海马体,掌管记忆,一个扁桃体,掌管情绪。你不断的去刺激扁桃体,生气,愤怒,激动,旁边的海马体就会得到讯号,这个需要记忆。所以马景涛的每次用生命来咆哮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回顾从小到大几十年,记住的无非就是那么几天,那些让你情绪波动巨大的几天,那些承载了你的欢乐,痛苦,眼泪,悔恨的日子是你记忆里最为深刻的。
读书营的每日悦读和每日复盘,还有问早小分队,经常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之前自己总是畏畏缩缩,不敢去说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回想,那些让自己记忆深刻的,理解更加深刻的都是在与大家交流后,情绪上开心,害羞,恍然大悟,感激,这些情绪的调动的过程,才是自己回想起来最有收获的。
3、记忆方法
作者还提出了“故事记忆法“、“形象练习法“、“便利贴记忆法“。看起来简单,可是需要调动你的强大的想象力。正是这个,才是让自己感到最无助的,我的想象力都终结于十岁之前了吧。说来最简单,想象力的发掘,需要慢慢的解放。也正提醒了我自己,不要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让她到了我这个年纪还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是多么的珍贵。
如何实践
终于来到本书最为精华的部分。我觉得前面的内容也都是为了这部分的内容来做准备。大岩俊之在简介中就提到,读书时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我们之前的读书技巧,思维导图的制作,读后的记忆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做准备。这才是功利化阅读的题中之义。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去进行读书后的实践,细化了每个步骤,就是希望大家看完后可以一步步的对照行动起来。
1、WHY?
学过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去尝试实践、付诸行动。如果只是心里想着“什么时候做做看“,所有事也只能止于做梦。尤其是在看过商务类书籍,只有在读完后有所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读书营的3月份活动,自己选取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商务类的书籍,也是为了看完后可以有实践的理论支持下更好的去实践。
2、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的) 清楚详细的,能想象出来的
Measurable(可预见的) 用数据等方式预测可达到的程度
Achievable(可达到的) 不会不切实际,有实现的可能性
Aealistic(实际的) 具有一定现实性
Time-bound(有期限的) 定下具体时限,何时达成目标
做行动目标之前要根据以上五点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例如我给自己定了想要做一次读书会分享的行动目标。
我打算通过一年的具体阅读,研读各个阅读书的方法的书,结合不断的阅读经历,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在读书营年底可以做一次关于读书方法的分享。不管能不能实现,我相信在前进的路上,我的收获不会小。
3、意淫-VAK模式
人类都是通过“五感“来识别外界信息的,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在NLP(神经语言系统)中,把五感分为Visual(视觉)、Auditory(听觉)、Kinesthetic(体感)三部分。每个人对于自己的VAK,似乎都有各自的优先顺序(敏感部分),分别为视觉优先(V型人)、听觉优先(A型人)、体感优先(K型人)。
自己在定下行动目标后,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视觉,听觉,体感,尽情的意淫自己成功后听到的掌声,众人羡慕的目光,掌心出冒出的汗,膝盖微微的颤抖,然后带着这种动力去实践。
4、回到现实+10%
指定行动方案,不是大笔一挥就写出来的,方案要建立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作。你把成功当做100%,明确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是处于百分之多少,比如我认为现在我只处于10%的位置,然后我可以把行动目标定制在20%,然后根据20%的目标来定下具体的方案。每天进步一点点,生活带来大改变。
5、制定方案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制作切实可行的方案。现在,你可以写下五条明天就可以行动的方案。细化后,挑取一条你认为最容易执行的去做。做之前,最好告知身边的人你的目标,这样对自己来说,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当时夸下的海口。就像我在读书营里面说过自己想要通过一年的读书,做一次关于读书的分享,当时引起有些人的注意,每次想要偷懒不输出的时候就暗暗想着,不能啊,到时丢脸的可是自己!这是个很好的激励自己的办法。最后,也要将执行的最终结果告知下,我想,就算我没有完全我的目标成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我的收获肯定也是不少的。
可能,对有些人来说,读过不过是消遣,看完即扔。记得住的可能连1%都不到。现在,我更倾向于读书有用论,读书功利化,读的每一本书,我都要把它读透,学以致用。
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著作等身,并在生物学以外的历史、地理、政治、艺术、哲学、社会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他在《奇特的一生》中写道,“在青年时间,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的书,比我的同志少。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但是,浮皮潦草的看书,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看书的办法,能使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所以,随着岁月的推移,我的库存要比我的同志丰富的多。“
读过的书,要把它的内容转化吸收为自己的养分,这才是对一本书和作者最大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