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中,藏着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书籍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过目,能做的是提供好的书籍给孩子们阅读。
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中,人物传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儿童教育专家小巫就曾提到12-14岁的孩子,可以阅读历史人物传记。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抽象思维在逐渐形成,他们会思考事物间的逻辑因果关系。
那么,怎样的人物传记适合孩子阅读?《DK科学家的故事》是不错的选择。
《DK科学家的故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科普作家伊莎贝尔·托马斯,写给孩子们的科学家故事,书中的插画是由插画家杰萨米•霍克所画。
这本《DK科学家的故事》,文字+图片的结合,让孩子阅读人物传记的过程变得轻松又有所得。书中的内容编排,尤其适合没大块时间阅读的孩子们。
在这本《DK科学家的故事》,会看到每一位科学家的背后,都有值得诉说的人生故事。在这些科学家故事的身上,能读出很多的精神。
贫穷,不能阻挡成长的步伐
出生于1823年的英国探险家、博物学家、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14岁时就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虽然不能上学,但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从未放弃成长的步伐。
了解到达尔文的经历,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开始为了环游世界而攒钱,后来确实也做到了。
就算辍学,也不能阻挡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走向梦想的道路。
出生于19世纪60年代乔治·华盛顿·卡佛,因为生于奴隶世家,只能无偿工作。直到20多岁,才在一所农业大学获得了学习植物学的机会。后来,成为了一名农业化学家、农艺师、发明家。
从小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出生于1791年的迈克尔·法拉第,虽然后来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可看他的经历,同样不容易。
迈克尔·法拉第比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辍学还早了一年,在13岁时就辍学了。迈克尔·法拉第做了7年的书籍装订学徒,这个岗位让他了解到自己的兴趣。20岁时,迈克尔·法拉第开始自学,后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从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到乔治·华盛顿·卡佛,再到迈克尔·法拉第,他们三人的童年都是贫穷的,但贫穷并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热爱,会带来做事的自驱力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三位科学家,能让孩子了解到虽然环境对人的影响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那么以下几位科学家的故事,能让人看到热爱的力量。
出生于1897年的英国动物学家琼·博尚·普罗克特,从小喜欢爬行动物,但因为体弱多病,在当时并不能去大学深入学习。琼·博尚·普罗克特做了什么呢?她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给爬行动物学家写信。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专家给琼·博尚·普罗克特提供了博物馆的工作。在那份工作中,琼·博尚·普罗克特继续着她的梦想,设计研究动物的圈舍、建造爬行动物馆。琼·博尚·普罗克特于1927年设计的爬行动物馆,如今依然在使用。
对爬行动物的热爱,让琼·博尚·普罗克特最终成为了一名动物学家。
出生于1907年的瑞秋·卡森,原本从小希望成为一名作家,但在10几岁时见到海洋,又渴望成为一名生物学家。带着这份渴望,最终瑞秋·卡森成为了一名生物学家。
找到生命中的热爱,能找到做事的动力。
想要有所成,要耐得住寂寞
高中时的英语老师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得。那位老师是自学成才,他常说“人要想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这句话,我记了很久。在看到《DK科学家的故事》里的故事,脑中的这句话又浮现出来。
出生于1647年的博物学家、艺术家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从小喜欢观察毛毛虫。在后来的50多年,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观察、描绘昆虫生长的全过程。
在《DK科学家的故事》里,“耐得住寂寞”的科学家有很多。
“耐得住寂寞”,简单的五个字,对于如今的时代来说,却是稀缺品。早在多年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欣赏《蒙娜丽莎》画作时,看着身边匆匆来去的观赏者,生出“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的感慨。
也许,孩子们在阅读《DK科学家的故事》的故事中,会感受到“耐得住寂寞”的力量。
写在结尾的话
阅读是美好的。孩子们需要阅读怎样的书籍?能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书籍是少不了的。阅读《DK科学家的故事》,看科学家背后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们传递出的价值观。
很喜欢《DK科学家的故事》中介绍的物理学家吴秀兰说的这段话:
如果生活中有件事没有成功,你也不应该放弃。如果你继续努力,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让你感到惊喜。
让孩子们与《DK科学家的故事》相遇,汲取其中的精神财富。
Hi~我是弥小木。
家有两娃,一儿一女。
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
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跟上孩子们的成长步伐。
也许我们有相似的育儿困惑,也许我们有不同的育儿烦恼。
没关系,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妈~
分享我的育儿经验,也欢迎留下你们的锦囊妙计。
让我们一起寻找育儿路上未知的答案,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