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现实要求设计师学会走“弯路”
在理想情况下,设计师可以在接到需求文档后立即开始设计工作。因为通过前期和产品经理一同确定产品定位,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师对于用户、产品需求已经都有了深刻的了解。
但在多数情况下,设计师很可能没有机会和产品经理进行前期的工作。一来,双方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意识、能力与信任感(因此,双方最好有一定合作基础,能够默契配合);二来,时间紧急是永远的借口;三来,来自上层的压力决定了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设计师,可能都没有太大的决策权。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师往往最先接触到的是需求文档,甚至只是几句口头的交代。为了避免“错误的开始”导致“错误的过程”和“错误的结束”,设计师需要适当地走些“弯路”,以避免因为前期流程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后续错误决策。
下面给出了一个理想的需求分析过程和一个现实的需求分析过程,两者进行对比。
5.3.3 从“功能需求”到“设计需求” 理想的需求分析过程VS现实的需求分析过程如果产品经理没有按照正确的流程工作,那么他撰写的需求文档极有可能是不合格的。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不应该完全照着需求文档的内容做设计,而是需要“重新回炉”,通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分析产品数据等方式重新归纳需求,考虑用户的本质需求,确立相应的设计目标。以设计目标作为设计的导向,然后发散出各种解决方案(功能、内容),再根据设计目标和项目资源决定优先级。从这个过程来看,设计目标好像是取代了原先产品定位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变被动为主动,逐渐拿回产品的主导权。但设计目标和设计需求仅仅是设计师的设计方向和范围,是缺失了产品定位(即产品设计方向)后设计师不得已采用的办法,它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产品定位和产品需求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播放器那个例子中,音质好、更新速度快是产品的一个重要需求,但这是设计师很难通过设计来实现的。
当然,多数情况下,很少有设计师会在这种情况下确立设计目标,而是会照着需求文档的要求去做设计,其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设计师主动比被动要好很多,但即使是这样,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程度。跨过了产品定位这一最重要的步骤,后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尽量提升操作、感官体验,产品依然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好像没有事先探测好打井的位置就盲目打井,即使设备再先进,打得再深,也不见得能找到水源。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虽无法改变源头,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在一次次的项目实战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一旦有朝一日碰到好的项目机会,我们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如何寻找设计目标
比如,现在要对一款摄影类手机应用做优化,产品经理给你的需求文档包含以下几点功能要求。
•增加滤镜种类。
•增加批量修改照片的功能。
•增加自定义调节功能。
•为同一款滤镜增加不同强度。
•增加滤镜叠加功能。
在这次优化任务中,产品经理要求增加一系列功能,这些要求可能来源于竞品,可能来源于用户,但这些真的是用户的本质需求吗?做了这些就可以在同类产品中更有竞争力吗?由于之前并没有设计师介入,产品经理也没有真正地接触用户,因此这些功能更偏向于产品经理个人的主观判断。
因此,我们现在先不要急着去做设计,而是要思考以下问题。既然是做优化,就说明已经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了。那是不是可以先查一下目前用户的评论和反馈?是不是可以观察身边的人是如何使用的?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访谈和测试,看看用户使用过程中有什么痛点。另外,还可以对比一下竞品,看看竞品哪里体验比我们好,哪里还有改进余地……
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用户意见。
•选择滤镜时总是很纠结,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滤镜。
•同一款滤镜可不可以分为不同强度,如轻度、中度、强度。
•希望增加滤镜种类。
•想为同一组照片加相同的滤镜,却很难找到上一次使用的滤镜。
•希望增加自定义调节功能,可以分别调节照片的亮度、饱和度、对比度。
•两款滤镜可不可以叠加。
通过对它们进行简单分析后可以发现:产品已经提供了12款滤镜,但用户还是找不到喜欢的,说明滤镜的品质可能欠佳;用户希望增加滤镜种类,可能是由于滤镜的差异化不大,品质一般,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很难找到上次使用的滤镜,可能是因为滤镜的差异化不大;希望增加自定义调节、同一款滤镜的不同强度、滤镜叠加,这些都是用户对滤镜个性化的需求,如图5-17所示。
从用户意见提炼用户本质需求我们同样也针对竞品做了简单分析,并查看了用户对竞品的评价,询问了身边用户对竞品的意见,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大部分竞品提供了个性化修改图片的方式。
•用户更乐于分享个性化修改过的图片,因为其能体现出自己的风格。
•用户会使用竞品A美化照片,再使用竞品B分享给好友,因为竞品A的滤镜效果非常有质感,但是竞品A没有分享功能。
•……
从简单的竞品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我们需要更个性化、品质感更好的滤镜,并且应该突出分享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最终得到了4个设计目标:提升滤镜品质、增加滤镜间的差异化、增加个性化滤镜;突出分享功能。
根据设计目标重新定义需求
通过和产品经理一起讨论、整理思路,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对于用户来说,滤镜的品质是第1位的,如果品质不好,差异化再明显也没有用;其次是滤镜的差异化,让用户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滤镜;至于个性化功能,排在第3位,因为使用这类功能的用户专业度较高,人数也相对少些;最后是突出分享功能,因为只有前面做好了,用户才愿意分享。
综合前面的所有观点,我们得到如下设计目标/优先级,以及对应的设计需求。
根据设计目标考虑设计方向(功能)确定设计需求之后,设计师就可以开始后续的设计工作了,而这也是设计师参与最多的阶段。具体内容请看第6章“设计规划——从需求到设计草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