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了《关于开展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海淀区乃至北京地区文化资源丰厚,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这为地方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海淀区地方课程的实施模式
建立地方课程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实施模式。一方面整合知识性内容用于课堂教学,如海淀区地理、海淀历史与文化主要结合初中地理和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施;另一方面,开发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组织海淀历史与文化任课教师参观考察颐和园、长河、万寿寺,开发颐和园主题和“长河-万寿寺”主题活动资源。
创建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实施模式。例如,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发挥地缘优势,开展“走进圆明园”实践活动课程,统整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生物、体育、美术等学科,形成了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形态。
建立与地方课程相互整合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模式。例如,首师大附中设计并组织实施了综合实践博识课“探寻圆明园”课程,将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整合融入学校课程框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立以地域资源促进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研修模式。近五年来,我们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方式,即文化考察和现场研修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地方课程任课教师参观、考察、走访海淀区几十家资源单位,对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以课程研究推进研学旅行
探索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研学旅行的课程实施模式。在依托地方课程开展研学旅行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还将研究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研学旅行的实施模式,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多年来,圆明园、香山、颐和园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实践教育基地,都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课程资源。今后,我们将基于教育和资源单位双方需求,深入合作,建设不同类型的基地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探索不同类别和主题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要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将研学旅行作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3
学校案例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1.通过课程整合实现主题统领
清华附小在实施“1+x”课程过程中,既强调学科的本质属性,又强调学科之间交叉边界的“融合”,突出基础性。强调研学旅行不能成为碎片化的活动,而要进入到学生完整的学习序列结构中。
在课程整合、主题统领的实践中,清华附小有三种整合路径。
学科内:渗透式整合,挖掘学科内在的逻辑、关联,发挥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的功能。
学科间:融合式整合,跨越学科边界,在学科属性相同、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相融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和活动整合在一起。
超学科:消弭式整合,超越学科边界,将学生的学习与其社会生活、日常实践打通,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提升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2.基于学习需求设计研学活动
清华附小摸索了研学旅行的“预学、共学、延学”的“三阶段法”。
我们先研制课程指导手册,要求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设计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为“预学”,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活动。
第二阶段为“共学”,小组化深入学习,同伴互助分享,针对前期预学中的存疑、期待和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及关键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第三阶段为“延学”,为学生延伸学习提供途径和指导,“延学”活动更具个性化,是相对开放的、多样的和可选择的。
北京一零一中学
1.研学旅行课程建构的原则
研学旅行课程建构的基本原则有几个维度:
课程要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革命光荣历史,传承民族文化;
要以“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触摸真实的历史与文化,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
要将活动和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注重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自我成长体系。
2.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特色
充分发掘京内和京外资源的地域特色,加强与中科院科研院所、海淀科协和各类综合实践基地的合作,确立了四个方面的课程主题:
爱国教育主题
人文历史主题
科学探索主题
生涯规划主题
每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既有相对突出的主题,又有不同主题的相互交融。
3.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
行前精心规划,科学论证实践内容。学校成立了研学课程中心,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合作单位一起编写课程手册,明确研学的目的、方法、知识。
行后认真总结,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要将自己的收获汇集为成果集,召开以研究小组为单位的学生汇报会、以班级为单位的分享交流会、以年级为单位的表彰会和展示会。设立团结协作奖、助人为乐奖、优秀成果奖、学术创新奖,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掘学生的潜力。
跨学科课程延续,提升研学旅行的课程价值。教师们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将各学科内容交叉融合,并贯穿在后续的课程和研究中。
文章整理至公众号研学头条,研学头条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关注研学头条的那些人和事儿,每天为你献上研学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业大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