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晴
《念奴娇》这个有着风月无边、浓情蜜意的词牌却成了豪放词家的眷宠。这其中,苏轼的贡献自然是最大的。他把专门抒写风月情趣的曲词用于金戈铁马,形成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开阔境界,开启了一扇崭新的门。昔日浪漫的爱情歌曲,化作雷雷的战鼓,词的境界大气磅礴。
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被讼下狱,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次次提审、诱供、逼迫,一代文豪就这样在牢狱中度过了极其痛苦的一百多天,牵连的官员近三十人人,其中不仅有苏轼的亲弟弟苏辙,更有当时著名的文人、高官黄庭坚、司马光等,着实是凶险万分。所幸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的制度,不杀士大夫才得以死里逃生。
次年,苏轼被贬谪黄州,那个考了北宋开国百年第一成绩的学霸,那个人人想结交的文坛才子,那个受皇帝喜爱的政府要员,当时就在湖北黄州自己建房子,在靠东边的山坡上开垦了一块荒地,把字号也改成东坡居士。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03819959c67b51af.jpg)
在逆境中,他的文学创作的无穷的灵感迸发,他的千古名作大都产生在这里,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书法作品《寒食帖》、著名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境高远的前后《赤壁赋》等等,但是说到影响之深、流传之广者,却要首推《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兵戎相见的惨烈,指挥若定的风姿,千古江山的壮丽,流年偷换的无情……短短百字,一切尽在其中。豪情壮志,几欲破纸而出。而对于自身际遇的无奈与释怀,又充满悲壮的情怀与洒脱的态度。这首词是文学上的巅峰之作,成为千古名篇,人们耳熟能详。
当时苏轼在黄州的时光是清闲的,也是平凡的。他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此“东坡”居士出现了。一天他和几个朋友结伴来到了湖北黄州城外的赤壁。
当他看见江水滚滚东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淘尽了历史长河里的风流人物。此刻他似乎也看见了当年的三国名士周瑜向他走来,这位儒将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运筹帷幄,谈笑间,80万曹军灰飞烟灭。
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除了足智多谋的周瑜,还有一代枭雄曹操,骑马射虎的孙权,联吴抗曹的诸葛亮,他们驰骋疆场,成就千秋霸业,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书卷里。
苏东坡在故国神游中慢慢回到现实世界中。当年的他已经45岁了,几乎翻身无望,只能看着自己早生的白发,嘲笑自己的多情。突然间他发现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不如举起酒杯在这长流的江边祭奠这万古的明月吧。
这个时候的苏东坡,其实还停留在被贬谪的阴影里,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到“人生如梦”的自我安慰。不过,擅长逆境求生的苏轼并没有绝望。黄州反而成为他一生中创作最旺盛、生命质量最高的一个时期。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f1d08edecd461272.jpg)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爱它。苏轼就是如此。他总有一种力量,超越于逆境和悲哀之上,把他乡变故乡。这种心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此时豁达乐观的心态已经升华为苏轼的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
他45岁左右被贬到黄州,此后人生的最后近二十年都是在受贬他乡中度过。走到人生尽头,他在自画像上题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时期,既是他一生的苦难期,也是其文学创作的高峰,从污浊官场走向清澈文学世界,其实,这也是他的第二次生命。
在黄州之前,他绝对不会想到会贬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去,远离政治中心,远离亲人朋友,远离家乡,他更不会想到正是这段经历成就了他,让他成为文学上照耀千年的一颗明亮的星星,成为千年来文人墨客的精神上的寄托,思想上的导师。
苏东坡45岁“早生华发”,就嘲笑自己太“多情”了,而我们这个年龄了也开始华发丛生了。那白发在阳光洒在头上的时候特别明显,微风中飘起来,似乎闪闪发光。于是忍不住把那几根最明显的银发拔下来,然而,再一仔细瞧瞧,夹杂在黑发中的白色并不少的,还是算了,白发拔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过,正因为苏东坡“早生华发”的“多情”才能够在黄州等地创造出大量的文学作品。或许白发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提醒自己要豁达,“人生如梦”,不要太过在意逆境和艰难,梦一场,一切都会过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69ff1d48a01ecf4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