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文:好爸妈在线
二孩家庭容易陷入孩子的互相争斗、互怼,可是却不知道很所时候家长可以决定自己不调入这个烦恼的循环。到底怎么做,避免激起孩子争夺的目标呢?
近来在咨询服务中,接触到不少二孩家长,共同提到一个感到头疼的问题:两个孩子不停地来打小报告,甚至互怼,让人烦恼不已!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说“我也烦这个!”
那么,你看到孩子们给我们设的坑了吗?
家长求助:老二近来很喜欢去搞老大的东西,文具、玩具……什么都搞一下,老大生气,老二大哭,吵成一锅粥。
每回我都好苦恼,不知道怎么摆平他们,你说我该怎么做好呢?
我说:孩子左哭右闹的,二孩妈妈确实挺不好当。我想先了解一下,你以往是怎么处理的?
家长无奈道出:我会跟大宝说,“你自己重要的东西,就先放好啊,放好弟弟就不会拿得到啦!”
大宝就反驳“我已经放得很高啦,弟弟还是拿”,我继续告诉他怎么做就好啦,谁知他还越说越生气。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听到妈妈这么说,估计她已经不自觉地掉坑了……
为啥说掉坑?无论孩子谁先惹谁,一旦父母当场、当面教育或批评其中一个,立刻就掉坑!
孩子之间的冲突变成了“妈妈究竟帮谁”的矛盾。
为了证明我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父母挖坑,就要看看妈妈帮谁?谁就感觉自己比较重要!
负责任的妈妈会着急:那难道不干预、不教育?非也,而是讲究策略!出坑指南下面会讲。
掉坑有什么后果?
一旦掉坑,你就可能面临两种局面:
要么孩子之间陷入“受害者”与“被害者”的固化角色中;
要么输的一方会伺机“报复”,不时跟妈妈打另一个人的小报告。
陷入兄弟姐妹间抢夺支持的明争暗斗中,很可能带来无休止的烦恼!
为了避免陷入手足之争的大坑,首先要知道不能做什么?
——不能评判!
在还没弄清楚孩子们前面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先不评判谁对谁错。因为无论批评谁,都会容易掉坑,结果被支持的“有恃无恐”,被批评的“嫉妒沮丧”。
大宝就曾跟我认真地诉苦:“妈妈,我很不开心,因为每次小宝来拿我东西,婆婆就说我没放好。我明明都已经躲在小房里自己玩,小宝钻进来看,他哭拿不到,关我什么事,她们就只会说我!”
那一刻我知道孩子的郁闷,因为外婆平时习惯性觉得大的应该做好,避免弄哭小的,一旦小宝哭,自然反应地说哥哥。
不问清楚缘由就评判对错,不是激起兄弟争斗,就是激起亲子争斗。
父母要特别留神,一旦他们成功夺得父母支持自己,获得站队,这带来的手足之争,很可能就会变成一辈子的互怼。
看到那些到四五十岁、甚至都有孙子了,见面还会吵架,或者互不往来的,不禁感叹:当初他们父母生几个娃的时候,会希望这样吗?答案自然NO,NO,NO!
坑是孩子挖的,跳不跳坑,是父母自己决定的!
为了避免掉坑,或者此刻你很想立刻跳出坑。
那么,当冲突发生的当下,最明智的做法是:忍住、闭嘴,不批评,先倾听。
(温馨提醒:倾听的前提是你心情不错,如果自己状态也不大好,只需让孩子知道你看见了,请孩子们自己想到办法,再来找你。照顾好你自己!)
倾听,不但能让双方讲述事情经过,还能帮助彼此理解。
换位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是解决冲突的前提。
倾听后,复述感受,孩子的心情被照见,能让他感觉备受理解。
“当你看到弟弟拿你的东西,你感到很生气所以才大叫,是吗?”
“当哥哥大吼你的时候,你有些害怕,所以哭了,是吗?”
当情绪平复后,可以进一步问老大:“你觉得弟弟为什么想来拿这个东西?”他会意识到小宝可能喜欢新鲜,还有想跟他一起玩。
如果小宝可以说话,就算四五岁也可以先提问,“你觉得哥哥是什么原因不想给你?”
然后,告诉他哥哥希望爱护物品等需要。即使小宝还不能理解,但两宝会看见妈妈努力促进彼此理解的过程。
只有彼此理解,才容易促进相互满足。
倾听和共情,能够让孩子的大脑重新恢复智慧。
才能让孩子们继续头脑风暴,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里分两种情况:
1、当小宝太小不懂自控,如何赋权大宝解决问题?
自从小宝爱爬爱攀,就天然对老大的东西兴趣盎然。如果不小心弄坏或者弄丢了大宝的东西,家人很自然会帮小宝辩护“他还小,什么都不懂”。
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让大宝容易接受一点,也不能让小宝学会界限。
所以,更有效的做法是父母负责共情理解、支持孩子想办法,孩子负责想出不同的办法来尝试。
启发式提问:“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不被小宝“破坏”呢?”(注:用大宝的语言和逻辑,先跟后带)
比如,我家大宝被好奇小宝弄丢过小车后,就想到几个好主意:
一是看重的物品放在自己二楼的床上或锁起来(个人私密的空间和区域,我们都尊重不让小宝去专属哥哥的地方);
二是找出一些自己玩过的旧玩具车,满足小宝对车的好奇心;
三是若是想自己玩、不被干扰,找小宝睡午觉或出门溜达的时候,或者关起门来独自玩一阵。
四是在小宝生日的时候,买一些玩具给弟弟,一起玩。
这些从空间、时间、自主选择的维度上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都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肯定,比如第四条是我也没想到的。
也许孩子提出的办法,我们不是非常认同,但可以让孩子先试一周,然后再调整。
只要是孩子们自己想到的办法,至少这个过程就已经锻炼了考虑双方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理解、尊重、共处的品质,比解决表面的某个冲突事物给谁不给谁、谁对谁错更重要。
就孩子想到四个办法,真的减少了80%过往大宝玩车、玩枪的时候,小宝来“捣乱”闹得鸡飞狗跳的现象。
有时大宝忘记了,我们提醒一下,“你想选想用哪条办法呀?”他立马选一条行动,少了抱怨。
2、当两宝年龄可以互相理解,鼓励制作选择轮。
若是两宝都大了,什么都能争,争玩具、争父母陪、争吃的、甚至争洗澡……这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父母随口习惯说“不要争啦”,有用吗?往往越说,孩子争得越带劲。智慧的父母总要有点方法来应对!
选择轮就是好玩,又能锻炼思维、合作、信任的工具。
当孩子们一争,你都可以淡定地说“来,我们一起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决定谁先去?”
这时要让孩子们多说,如果父母有想法也要放后面,并且询问“我想到一个办法,你们可以看看要不要放进选择轮?”
原则是让孩子觉得方法都是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感受充分的自主权和信任。
这样,以后遇到问题,孩子比较乐意从选择轮里选一个,不仅平和解决,还能锻炼多元解决问题的思维、包容的品质。
以后,遇到同类问题,转一下选择轮,交给运气,愉快地决定吧!
正念让我不再害怕冲突,只要有办法,冲突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学习交往和共处的机会,学会理解他人的需要,共同解决问题。
因我们都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越早能够接纳和适应这一点,就越能适应社会。
既然生了多子女,好处就是从小把孩子丢入真实的江湖世界,学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会妥协、学会合作、学会多元应变思维。
冲突过处,皆是成长的风景。
本文版权归“好爸妈在线”所有,欢迎转摘,转摘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陈雪莹
出处:好爸妈在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