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道德经【73】:相信天道的力量

道德经【73】:相信天道的力量

作者: 空山一鸣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09:5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一、原文(通行本)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á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二、译文

    勇于妄为,不得善终;勇于守柔,能保全自己。

    这两种做法,一种有利,一种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又知道是什么原因呢?即使是圣人也搞不清楚。

    天道不争而善于取胜;不说话却善于回应;不召唤却自动到来;坦坦荡荡而运筹于帷幄之中。

    天道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看似漏洞百出,其实密不透风。

    三、拓展思考

    0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这句话的本质仍是“柔弱胜刚强”,只不过老子从“勇敢”的层面进行了表述。

    勇于敢则杀:胆大妄为、鲁莽行事的人,是不符合天道的,往往不得善终。历史上“勇于敢则杀”的例子数不胜数。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传说大禹用天下精铜铸造而成,重达万斤。

    秦武王自幼力大无穷,传说能单手将铁杵折成弯钩,能赤手空拳生擒猛虎。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自恃国力强大,带领一批勇士直闯周王室太庙,并狂妄地指着雍字一鼎说:“此乃秦鼎也,寡人要带它回咸阳。”

    守鼎的官吏说:“自周武王定鼎于此,从未移动过,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

    秦武王很不服气,于是尽平生之力,将鼎举至胸前,正要迈步,自感头晕眼花,气力全无。

    于是鼎轰然落地,不巧压在秦武王右足上,只听咔嚓一声,胫骨尽断。

    众人急忙救援,不过已无力回天。秦武王血流不止,疼痛难忍,声嘶力竭,半夜时分,气绝身亡。

    秦武王一代雄主竟丧命于鼎下,说来可笑。事实上,这便是老子“勇于敢则杀”的真实写照。秦武王自恃国力强大,胆大妄为竟然打起了九鼎的注意。而其鲁莽逞强的行为终使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勇于不敢则活:不争处下、敢于守柔,是符合天道的,往往能保全自己。

    勇于守柔,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是一种“识大体、顾大局”的智慧。历史上“勇于不敢则活”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继续以韩信胯下之辱为例,韩信选择从屠夫胯下爬过,表面上看是软弱无能,其实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

    事实上,对韩信来说,选择从胯下爬过比拔剑斩杀屠户更需要勇气。因为当一个人处下守柔的时候,往往面对的是众人的讥笑和唾弃;而当一个人勇猛有种的时候,众人会拍手叫好。

    从当时的处境来看,韩信选择“胯下之辱”是符合天道的,他的“胯下之辱”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变成“胯下之福”。这便是韩信的“勇于不敢”。

    而后来韩信成名之后选择了“勇于敢”又导致自己不得善终。一方面在刘邦落难的时候,公然讨要“齐王”的名号;另一方面,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韩信不懂得“光而不耀、功成身退”的道理。一连串违背天道的行为,注定了韩信不得善终的结局。

    所以,有些时候,爱和恨仅在一念间,生和死仅在一念间;卑贱和高贵仅在一念间;守柔和鲁莽仅在一念间;成功和失败仅在一念间;得道和失道仅在一念间……

    0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说:“天道厌恶刚强,独爱处下守柔,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胜利者往往是那些为而不争的人” 。

    老子仿佛在告诉我们,不要怀疑天道的力量,“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它的主旋律;它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看似漏洞百出,其实密不透风。

    天道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邪恶的人,也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不会穷途末路,邪恶的人也不会快活一生。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畏罪潜逃的杀人犯,他们隐姓埋名开启了新的生活,但最终仍难逃冰冷的镣铐。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只管善良,剩下的有天接管。

    这世界真真假假,恍恍惚惚,唯有天道,才是最好的力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73】:相信天道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qo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