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无论考研或是其他考试,全部卷子被监考老师收起的那一刻,即已成定局。不管心里是否还有万千遗憾,只能买定离手、落子无悔。
自考场出来通常有三种不同感觉,一是学霸模式,胸有成竹,整体感觉颇为良好;二是纠结模式,所有题目都答上来了,但总归不是答案漏了一些要点,就是相关内容实在想不起,只好自己现场发挥了一部分,说不清到底考得是好还是坏;三是自我放飞模式,已经不需要等成绩出来便妥妥知道这次考试扑街。
而这三种不同感觉中,往往最让人闹心的便是第二种状态。
我自己是考研过来人,曾经连续参加2013和2014两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3年参加初试时的心情依然记忆犹新。由于我是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的非应届考生,整体知识体系比较薄弱,复习材料过于繁多,整个备考过程就在“坚持”和“放弃”中来回波动。
走进考场,在整个答卷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谴责,为什么不能再复习得细致一些,明明有些题目绝对见过,就是因为复习不够周密,导致答案写不上来。在复习情况本身就不够理想的情形下,完成初试的全部试卷后,我心里已经明白,这一年考试失败。
2014年的上半年,我参加了国企招聘的入职考试,从招聘考试到正式入职,大约是半年的时间。由于职位和薪资待遇的问题,我很快选择辞职,再次投身2014年的考研大军。这一年因为调整了考研的目标学校,复习材料相对少了许多,再加上政治和英语已有上一年的复习基础,虽然备考的时间较2013年更短,但不是没有胜算。(我的考研历程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点链接即可)。
2014年交完答卷,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即是上文所说的第二种状态。所有题目都已回答,但不是这道题漏了些内容,就是那道题自我发挥了部分内容,说不出明确的感受,心里颇为纠结,而更让人心情不爽的是走出考场大门,各种考研辅导机构已经忙着往考生手里塞下一年的招生宣传广告。
考完回家后,第一件事自然是赶紧对政治和英语的题目答案。整体过完一遍答案后,我心里模模糊糊地感到,过线应该有谱,但是否能达到A区线,是否需要调剂到B区,依然无法确定。
2014年的初试结束于1月5日,那一年似乎根本不知道圣诞节、元旦的存在,直至过了1月5日才慢慢放松下来,找到生活的状态。考试结束后,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是否能够参加复试要等初试分数出来以后才能确定。
这段时间让人格外敏感而焦虑,是应该抓紧时间做简历准备春节过后找工作呢?还是应该开始复试的复习,顺便留心和查询有调剂可能的高校,或是又要准备下一年的初试考试?
根据我当时的考感,即应该能上线,但无法保证能上A区线。我决定一边展开正常的复试复习,一边开始研究B区的院校,有哪些地区是我可以接受的,这些地区是否有可调剂的院校。
当我等到分数线最终出来,看到自己的分数超A区国家线15分时,内心一块石头落地的感觉当真无法言喻。
二
我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时间,距离2014年考研已有三年之久,如今已经能够站在事外,以一个冷静的角度看待全程。
首先,分数能够过A区线,证明我当时对考试复习投入了心力。虽然在当时的自己眼里总认为自己还应该做到更拼命,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好,这种心态会造成对自己的成绩预估较低。我不是鼓励大家盲目自信,但是只要经历了认真的复习,还是要相信成果一定能够从分数上体现出来。
其次,我作为一名大龄“三跨考生”,在我预估自己可能无法达到A区线时,我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定接受B区的调剂并开始着手研究是否具有可能性。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当然好,去最好的城市,读最好的学校,念最好的专业。可生活往往不如诗,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距离,适时降低目标,在有学校可上的时候抓住机会,毕竟即使再考一年,成绩未必比这一次更美好。
再次,不得不考虑更为实际的年龄问题。2014年时,我已经26岁,再备考一年是否值得。所以我当时下定决心,如果这一年依然没有考上,我便投身工作,不再继续备考。
在我考上研究生之后,陆续也有一些学弟学妹,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问我关于研究生考试的意见,我同样是根据以上的思维逻辑给他们三条建议:
1、认真备考,只要分数上线就积极争取录取。不要过多纠结于这个学校不够好,那个专业不理想,毕竟再考一年,除了消耗时间外,万一成绩不如今年好怎么办。
2、考试结束后,不要放松太久,参加复试或调剂一样是重要环节,过分沉浸在考试结束和春节到来的欢乐中,很容易在考试的后半程泄劲。(我的考研复试经历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点链接即可)。
3、给自己一定的时间限制,比如只给自己两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机会。时间不等人,不能一年又一年地蹉跎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之中,在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也更有动力督促自己认真复习。
三
研究生考试之所以能让一部分学子“一战、二战、三战”,快考成一名“战神”,很大程度是因为“不甘心”的心情,尤其是对于每次考试总是差几分的考生,考不上就是心不甘。而为“一战、二战、乃至三战”备考的时间,如果投身工作,或许职位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我在读研究生时,曾跟我的研究生导师深入地探讨过这个话题。我的导师当时很明确地说,如果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硕士帽不是一顶必须追求的帽子。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不能一辈子都消耗在考学的这条路上。
如果是应届考生,我个人建议备考研究生的同时,不要轻易放弃学校组织的秋季招聘和春季招聘。将找工作和考研看作两条腿走路,尽量多给自己一些可选择的机会。如果考研失败,至少你可以参加工作,如果工作不合心,你可以再次备考,不要把考研视作自己的唯一出路。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硕士生,我想说考上研究生固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但研究生短则两年,长则三年,再加上现在读研要交学费,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必须真实付出,而你是否能够得到自己希望从研究生生活中所获得的东西,却是一个未知数。
研究生毕业的苦恼并不比本科少,除了更沉重的毕业论文压力外,依然要面临求职投简历、面试、考试选拔,最多是比本科生多了一项进高校工作的选择,而在博士都越来越多的今天,硕士学历进高校,大多数归宿集中于民办院校、高职高专的讲师或进公办院校,当一名辅导员。进入企业工作,有时更大的失落是有些本科即就业的同学的职位已经上了一、两个台阶,自己无论是年龄、工资、人脉或经验并没有任何优势。
在充分了解这些之后,如果你依然愿意“二战、三战”,那便尽早收拾好这次考研失利的糟糕心情,认真分析自己究竟是哪个环节薄弱,将这次考试当作一次练兵,积极投入下一轮的备考复习。坚定信念,毕竟距离下一年的入学考试还有一年,查缺补漏之后,再上一层楼完全有可能;如果你决定先参加工作,之后再考虑进修,那么就开始认真准备自己的简历吧,努力挖掘自己大学四年的闪光点,做一份blingbling的漂亮简历,在春季招聘中秀出你自己;如果你正好属于也许能考上,也许考不上的纠结范围,那么请继续认真准备复试,但也别忘记准备简历。考研复试和调剂一般集中在春节过后,复试本身并不占用太长时间,可这不长的复试时间却需要你用较长的时间来准备。如果复试或调剂情况不理想,应该也能赶得上春季招聘,万一考上了呢,那更是皆大欢喜。
四
考研的目的是为了考上,为了成为一名研究生,而不是为了成为一名“考神”,用“一战”、“二战”这样悲壮的字眼来自我感动。研究生帽子也不是一味灵丹妙药能够解决你所有的人生困局。如果是为了逃避就业,真心没必要考研,因为即使考上,你还是会毕业,只不过是把今天的问题拖延到明天解决。
我理解在今天预感到自己考研失败的你们的心情,因为那种痛苦和无助我曾经也体会过,尤其在冬季,当真有几分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的茫然;我理解走出考场即决定再战下一年的你们的心情,那种得不到的不甘心确实非常折磨人;我理解走出考场却感知不到结果好坏的你们的心情,那种纠结和担忧,如鲠在喉;我理解你们已经开始隐隐焦虑于不知如何面对父母殷切的眼神、急切的追问和春节时各路亲戚的打探。
但人生是自己的,要学会思考和安排自己的人生向哪个方向前进。如果你感觉今天考研并不理想,不要急于做任何决定,先让心情稳定下来。在稳定的情绪中,认真思考自己希冀的未来是什么样,是否一定要通过考研才能实现,之后再做或二战、或求职的决定。
最后的最后,要知道能复习完全程并走上考场坚持全程考试的你们已经很了不起!
祝大家圣诞快乐,Merry Xmas!
网友评论